□ 记者 洪融宣
自“四好农村路”建设启动以来,十年间,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全市农村公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记忆中通往家乡的那条路,变得更宽更通畅了;旅游时找个民宿度假休闲,自驾前往十分方便;偏远地区百姓从“不愿网购”到“快递自由”……在这里,一条条宽敞、平整的“四好农村路”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黄金之路,释放出乡村无限潜能。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乡村振兴,交通更要先行。洪湖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落实。2014年-2024年,洪湖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从最初的不足千公里,增长至如今的3187.5公里,实现了行政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通客车率100%、农村物流覆盖率100%的“三个100%”目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组组跃动的数据,成为展示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新成就最直观的答卷。
农村道路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自2014年以来,洪湖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为“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机制保障,并建立市镇村三级路长的责任体系,负责县道、乡道、村道及相应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路产、路权、安全保护和路域环境整治相应工作。2023年,戴家场镇获得“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称号,这与戴家场镇不断加大道路建设管护力度,不断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戴家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涛说:“我们制定出台戴家场镇深化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细则等十余项管理措施,按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建设的要求,配备了路长42名,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有管必到的目标,全面实行参与责任体系,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条条公路就像飘在绿海中的一条银带,因势顺形,在田野中向远方延伸,成为洪湖市乡村振兴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2018年,沙口镇水口村建设公路20余公里,进一步改善了百姓运输难的民生问题。
今年52岁的水口村村民范秀武告诉记者,自打路修好后,运输、收购都特别方便,让村民种养殖都有了积极性,村民的收入翻了几番。
“路修好之后,我们现在的农副产品出去也方便,大车进出都方便了。我们虾稻田,龙虾卖了之后一亩田可以卖到2000块钱,套谷纯收入可以达到1000块钱,每年收入增加不少。”范秀武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往的是富。宽敞、通畅的交通网络,不仅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实现了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生动“样板”。近年
来,洪湖市利用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将客运、货运、物流、供销网点、电商等多种服务功能整合融为一体,提升农村公路站点覆盖率。汊河驿站,是洪湖市建设的第一批示范服务驿站,功能完备,同时这里还兼顾着汊河镇的农村物流中枢,全镇农产品通过这里运向全国,致富农民。
“我是从湖北孝感过来的,公路环境很好,一路过来,路况感觉和高速公路差不多。周边环境好,配套基础设施很齐全,我们在这里休息、充电都比较方便。”一名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汊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叶凯说:“这个驿站环境优美,各类设施比较齐全,物流配送中心也打通了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的农产品、水产品能够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农村公路的建设有效打通了农副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乡村旅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些村庄利用农村公路的便利条件,开发了垂钓、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农家生活,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洪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悦兮半岛国际温泉度假村、瞿家湾红色旅游小镇等景点也相继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如今,俯瞰洪湖大地,从市区到乡村、从国省干道到乡村小路,条条公路交错纵横,驾车行驶在村庄,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依村而过,村内巷道四通八达,一条条蜿蜒的“四好农村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也串起乡村振兴的壮美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