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跃 特约记者 王文初
为破解农村土地碎片化、组织低效化等问题,近年来,公安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改革,进一步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田增效、农业增产、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2023年,公安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百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6个。
“量变”引发“质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不仅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转变,更促进了乡村治理的全面提升。
小田并大田,真正让田地变成了“甜”地。
田地变成“甜”地
“贺书记,你看我这120亩的水稻长势多好,‘小田并大田’让我种地有奔头有攒头!”
“老余,你有种稻养虾的技术,要带好头,把市场主体经营好了,我们村才能更好,希望你年年都有好收成!”
最近,记者在公安县毛家港镇神台湖村采访,见到村党支部书记贺军农与来自该县麻豪口镇三星村的承包耕种人余开华坐在稻田边正聊得开心。
余开华家里只有20亩虾稻田,规模较小,总体效益不能与种田大户比,很早就有了到县内其他乡镇发展虾稻产业的念头。2022年,毛家港镇神台湖村完成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他果断承包了120亩虾稻田,成了神台湖村的一家市场主体。如今,余开华和老伴打理120亩承包地,儿子在家打理20亩地,一家人干劲十足。
贺军农介绍道:“过去,我们村低洼地多,土地不改造不平整好,很难有市场主体来发展。一经平整,小田变大田,每块田都成了‘甜’地。我们在尊重农民意愿、保证农民有稳定流转费收入的基础上,对农户土地进行集中托管,然后以市场价公开对外发包,一下引来了20多家市场经营主体。土地资源为农民带来效益,也为我们村集体经济拓宽了来源。”
改革带来“量变”
麻豪口镇黄岭村地处崇湖流域,这里地势高低不平,给农民种植带来不便。
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黄岭村的农民一边种地、一边外出打工,虽然可以“糊口”,但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仍然艰难。
进入新时代,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如何让贫瘠的土地承担起“产业先行”的重任?
“人多田少是黄岭村的现状,加之年轻劳力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都是老和小。不发展绝对不行,村‘两委’责任在肩!”黄岭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深知症结所在。2022年底开始,在县、镇两级大力支持下,黄岭村先行先试,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大力发展虾稻产业,破茧成蝶,华丽转身。黄岭村的改革成为全县样板——
摸清家底、规范归并。过去,村里的田大都是滩涂地、低洼地,由于管理粗放,每个小组的土地面积计算都不标准,部分组存在超国标计算。针对这一情况,村里用卫星定位无缝对接的测量方式,对全村土地面积和地势进行了“CT扫描”,并将土地一一调整归类,为小田并大田后形成的“三块田”——“流转田”(指市场经营主体经营)、“自种田”(指村民自种)、“待转田”(指村民有流转意愿、暂在耕种)夯实基础;
高标建设、一户一田。确保“一户一田”,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将全村分散的2103块零散土地及闲置荒地,整合成了562块集中连片的“大田”。经过整治,全村土地面积达到9962亩,其中增加水稻种植面积226亩;
居间服务、土地增效。按照“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的原则,将“流转田”通过“三资”交易平台公开对外发包。土地流转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而且让村级组织通过居间服务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黄岭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20年的5.3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00万元;
……
在黄岭村的带动下,公安县各地陆续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目前已有8万户农户的承包地经营权依托村级组织服务实施了规范流转。
“量变”引发“质变”
公安县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革,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不仅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的转变,而且实现了乡村治理、智慧乡村建设“质的飞跃”。
发展规模经营,利好经营者。“田里要抽水,只要在手机上一点,就可以自动灌溉;要施肥要打药,跟专业化公司一个电话,就有人来服务。过去都是人工种植,成本高效率低,现在农业种植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省心省力省费用。”贺军农说。“小田并大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公安县目前已有2个万亩以上和210个千亩以上的新型市场主体落户,撬动社会投资达8亿元。
办好民生实事,百姓展欢颜。“我们花30多万元进行环境整治,硬化道路22公里,修整涵闸、桥梁73处,疏挖沟渠10公里。所有的沟渠和道路,都有专人分段管护。只要百姓有需求且意见一致,我们必须想法办好。”龚道平说。近年,黄岭村还投入资金建起了村级公益性公墓,免费为村里去世的老人提供墓位,并在墓园种植鲜花供村民采摘祭拜,倡导文明祭祀,杜绝燃放鞭炮、烧纸钱。
建设智慧乡村,提升安全感。黄岭村已与电信部门洽谈启动‘智慧乡村’建设,将录入全村村民脸部、车牌号信息,利用智慧平台加强村域范围人流、车流、物流的监控和防范,为村域平安建设打好基础。为防儿童溺水事件发生,该村还将利用“智慧乡村”平台,在全村各危险水域安装警戒探头,凡有小孩接近危险水域,平台就会发出警报。
强化乡村治理,矛盾巧化解。“我们实行了‘组长组聘’‘一组一辅’和‘组产村管’三项改革,村民小组长同时兼任治调委员,成了村里的好帮手和组里的主心骨。现在村组出现的各种矛盾,组长第一时间上门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贺军农作为村支部书记,对当前乡村治理中发生的变化并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