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0月11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江陵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马家寨乡充分发挥“水”文化、码头文化、渔文化特色——

凭借“好底子” 融出“硬实力”

  □ 通讯员 施慧敏 欧阳钰海

  近年来,马家寨乡立足乡村振兴,依靠濒临长江的区位优势,凭借水文化、码头文化、渔文化、红船故事、抗洪故事历史底蕴,打造乡村特色景观,将自然生态和文化底蕴融入乡村旅游理念,田野乡村焕发新活力。

  马家寨乡长江村与长江紧密相连,孕育出独特的“水”文化。为了将“水”文化与农文旅发展相融合,马家寨乡建造了占地400余亩的长江研学基地,内设鱼糕文化馆、遗址迷宫、游乐园等。同时,修复马砖影剧院和晾瓦房,修旧如旧的“滩马小香港”长江村砖瓦影剧院展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城烟火气,吸引2024年马家寨乡第三届油菜花节和第一届西瓜品鉴大会等活动在此举行。每逢假期,还组织开展夏令营等活动,吸引周边不少青少年前来参加。

  从长江研学基地出发,沿着全长13.85公里的彩虹跑道驾车10分钟,一个大型船锚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码头”文化兴盛的同心村窑头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心村窑头埠十分繁华,拥有粮站、棉花站、供销社、银行,还有一个码头。为了保留“码头”文化,村里打造了窑头埠口袋公园,以渔民的船锚作为窑头埠地标建筑。

  因紧邻长江,马家寨乡还拥有历史悠久的“渔文化”。随着渔民上岸,撬动旅游经济,马家寨乡积极发动村民以“渔”文化为主题,开办“渔家乐”共享农庄。依江而生的村民极擅做鱼,“鱼汤泡饭”和“马市炖鱼”成为渔村特色菜。当地还通过共同缔造,打造渔村石磨体验区。

  凭借得天独厚的“好底子”,练就深耕文旅融合的“硬实力”,近年来,马家寨乡不断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乡村。

  马家寨乡将继续聚焦“水文化”和“油菜花赋”,打造闻得见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让乡村焕发出新活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