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是改革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在荆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民生、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感受到发展的温度,享受改革红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新城领航,打造“江汉平原回归创业就业置业首选地”,让群众无需远离家乡,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建荆州服务“五个十”品牌,对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让群众从“愁眉不展”到“笑逐颜开”;开展“知荆州、爱荆州、兴荆州”宣传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组建教联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银发荆颐工程”增加托位供给,让“一老一小”生活无忧;“群雁工程”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和谐富美,重现勃勃生机;旧房改造,确保居民住得更安全、更舒适;口袋公园,让市民开门见绿、出门见园;改造整治农贸市场、新增停车泊位……一系列举措,无不彰显荆州在增进人民福祉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服务民生之路永无止境,我们追求的并非简单的“最好”,而是持续的“更好”。未来,荆州仍需加倍努力,锚定发展“落脚点”,从多维度深化民生服务。城市建设,要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不断完善交通、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产业发展,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生改善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治理,要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模式,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能,确保人民群众在生活中深切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温暖关怀。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相信,在荆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荆州的高质量发展必能关山飞度、大道通天,荆州的民生事业必将取得更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必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