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匡奕君 卢成海 许芯悦 特约记者 潘健兴 通讯员 李辛迎
牙龈出血,生活中十分常见,刷牙时用力过猛、牙刷毛太硬、牙龈红肿发炎、龋齿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近日,一位牙龈反复出血长达1年之久的73岁老人,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荆州二医)精准诊断下找准了病根,竟是肝硬化引起。最终,通过微创手术解除病灶。
牙龈出血根在肝脏 全腔镜微创切除巨脾
家住松滋市新江口的73岁朱奶奶(化姓),牙龈经常莫名其妙地出血——即便在没有刷牙或进食硬物的情况下,牙龈也会出血。一年多来,老人常常一天要出血四、五次,每次出血一、二个小时。虽然每次出血量不大,但反复出血,导致老人脸色灰暗,没有血色。为此,她还接受了输血治疗。
今年5月,朱奶奶到当地医院做检查。结果一出来,老人吃了一惊。“抽血检查后,医生说我的白细胞只有1000多点点,血小板只有4万,数量都非常少,凝血功能不太好……”进一步检查发现,老人患有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巨脾症等多种严重疾病。
“不可能! 牙龈出血怎么还跟肝脏、脾脏扯上关系了?”朱奶奶想不明白。
医生告诉她,对于肝病患者来说,牙龈出血看起来好像是口腔疾病,其实病根却在肝上。由于肝硬化,导致了门脉高压和巨脾症。脾脏功能受损后,又导致了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差、牙龈反复出血。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朱奶奶到素有“看肝病、到二医”美誉的荆州二医接受规范化治疗。
荆州二医肝病科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荆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委单位、荆州市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形成了以感染(肝病)科为龙头、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消化内镜、放射介入科、病理科及中医科等多学科协作的消化学科群发展模式,多项诊断治疗技术均与国际接轨。
“对于朱奶奶这样的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但这明显不适合她。”荆州二医普外科副主任唐羿说,经过全面仔细检查、多学科充分讨论后,决定为老人实施全腔镜下的脾脏全切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解决老人的门脉高压、巨脾症、牙龈出血等一系列问题。
近日,在普外科主任胡凯的技术指导下,唐羿主刀,为老人实施了手术。“这是全腔镜下的微创手术,也是外科四级大手术。老人的脾脏约有15厘米大小,为巨脾,临床中较少见。”术中,唐羿在患者腹部打上5个小孔,最大直径3厘米、最小直径1厘米,将巨脾切成小块后,再从3厘米的切口处一一取出。
“由于是微创手术,老人术后恢复很快,第二天就能下地,牙龈出血症状明显好转,消化功能也显著改善,现在能吃、能喝、能睡、能走,术后5天就能出院。”唐羿说。
牙龈出血,有时并非口腔问题。如果肝功能不好,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因此,当肝病患者出现牙龈反复出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到医院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
精准诊疗疑难病症 托起老人幸福生活
在荆州二医普外科病房,朱奶奶对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赞不绝口,连连表示感谢。
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病情较为复杂。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老年疾病专科救治的综合医院,荆州二医不断精进医疗技术,提高老年人疑难复杂疾病的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能力。
其中,该院普外科建科50余年,是省内专业实力雄厚、设备先进、专科技术特色优势突出的诊疗专科,同时也是荆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肝胆胰外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胃肠外科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先后加入湖北省肝胆外科微创联盟、中国肝胆胰联盟、湖北省盆底外科疾病专科联盟、湖北省普外科护理联盟。
近年来,在普外科主任胡凯的带领下,荆州二医普外科在胆道疾病、甲状腺疾病、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肝脏良恶性肿瘤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等方面形成了技术特色,并在荆州地区率先开展保胆取石术,实现了成人腹股沟疝的腹腔镜修补术常规化,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手术流程化、标准化,腹腔镜下肝癌切除规范化、精准化。
“先进的医疗技术,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胡凯说,荆州二医普外科将通过专科联盟建设,不断引进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同时通过多学科协作,更好地守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