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08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江陵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司+农户+合作社”趟出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子

  本报讯(通讯员方圣洁 黄洋)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生态环保和产业发展,日前,县储备粮食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有序开展秸秆收储。在协会促进下,全县已收储秸秆12万吨,协议收储面积46万亩。

  走进县储备粮食有限公司仓库,一捆捆打包好的秸秆堆积成山,等待成为优质饲料的“华丽转身”。据了解,秸秆收储点在全县有34个,仓储面积约22万平方米,为县城发集团盘活闲置资产改建,以及利用县农业农村局山水项目修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形成了覆盖全县各村最有效的“收储半径”。

  江陵县有耕地面积102万亩,2024年水稻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收割面积大、秸秆数量多,是生态环保面临的现状。为此,江陵县成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协会,统筹全县32家秸秆收储市场主体,结束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无序状态,使秸秆收储综合利用步入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县储备粮食有限公司与各乡镇(管理区)一一对接,深入了解市场主体收储能力及意向后进行秸秆收储片区初步划分。目前,协会会员单位自有圆捆和方捆打包机60余台、外调圆捆打包设备200台。

  公司还充分发挥协会统筹调度能力,在全县安排秸秆方捆打包机46台、圆捆打包机220台、搂草机110台、运输机400台。同时,积极利用自身销售渠道,实现客户资源互联互通,扩大了秸秆综合利用市场,探索“以疏促堵,综合利用”绿色新路子,实现生态与经济双丰收。

  公司还紧盯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清廉国企建设,围绕秸秆收、储、运、加、销全要素、全链条、全环节开展监督,既确保秸秆应收尽收,又保证了廉洁收储。截至目前,全县已收储秸秆(离田入库)12万吨,协议收储面积46万亩。

  公司将进一步发动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加强统筹调度,有序组织收储,探索秸秆品牌建设,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确保公司、农户、合作社三赢。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