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1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企业“求贤若渴”,创新资源“养在深闺”,天网平台“红娘”牵线搭桥——

精准对接,成就百桩“姻缘”

  □ 记者 赵叶秋 胡威虎 通讯员 唐少慧

  “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科创天网平台发了一条‘固井技术专家’需求信息。没想到,第2天平台就帮我们联系到长江大学教授团队,最终成功达成合作。”11月10日,谈起这段经历,荆州嘉华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韩银府连称“没想到”。

  嘉华科技位于荆州经开区,是一家从事钻完井液技术、固井水泥浆技术、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国内钻井需求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技术难以跟上。

  “合作后,长江大学专家团队提供了新的实验数据,让我们的固井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产后产值将增加两至三倍。”韩银府说。

  科创天网平台,由荆州新智创新供应链有限公司与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服务平台携手合作、共同运营管理,是荆州市信息化门户,旨在立足企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交易,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的一端,是全省科教资源大市荆州市。这里诞生了16位院士,有7所高校、1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00多家科研机构、1.6万余名研发人员,每年产出大量科研成果。

  而另一端,是求贤若渴的“嘉华科技群体”。企业研发如何更好地寻找创新资源,“实验室”创新成果又如何更好地走向“生产线”,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如何有效破解?

  天网平台当“红娘”,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精准相“链”,推动科创与产业双向奔赴。

  自2023年5月以来,荆州大力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企业出题、高校院所响应、以需定研”的新模式,实现信息精准对接。

  如今,从技术、人才、金融到应用场景,举凡企业急需的创新服务,都可以在天网平台“下单”。企业“下单”后,由系统进行智能匹配,高校、科研机构等响应“接单”,供需对接实现“一键撮合”,轻松获取解决方案。

  记者在天网平台看到,截至目前,已有1900多家企业入驻(荆州专区),在全省市级行政区中排名第四;累计发布需求信息800条,其中200条需求正在对接,已有100余项成功案例。

  为加速构建高效科创供应链体系,今年1至10月,市科技局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系列活动,深入监利、石首等地开展技术推广,成功举办荆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等27场次供需对接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200多亿元。

  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也多次来荆走访重点产业和企业,促成江瀚新材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达雅生物与武汉大学、中石油天然气与长江大学等高效对接,同步推进对接信息线上转化。

  除搭建“天网”外,荆州还建立了“1+9+N”地网服务体系作为线下支撑,即1个企业创新服务中心、9个创新服务节点、58个需求服务驿站。同时,积极探索搭建科技金融服务的“金网”和分阶段支持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和商品化的“政策包”。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