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13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4版:教育强市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植根荆州 把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鸟瞰图。

  □ 通讯员 王利军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成为全省唯一的厅市共建改革试点高职、荆州唯一立项的省域“双高”建设学校。学校秉承“植根荆州、服务荆州、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先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约20万余人,综合实力稳步提高,社会影响逐年攀升。

  学校概况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4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荆州市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深入对接荆州市“4611”产业布局,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1个教学部门,开设47个专业。学校建成红叶服装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1228人,其中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匠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高职唯一),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全国专指委委员5人,教授24人、副教授201人,博士硕士505人,“楚天技能名师”18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2个,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湖北省政府教育督导专家1人,湖北省技术能手9人,入选湖北省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1人、湖北省2024年“院士专家企业行”2人。现有在校学生1.9万余人。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 全力培养新时代人才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是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工教育示范基地、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单位、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项目牵头单位、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学校获批与德国、韩国、爱尔兰、俄罗斯、泰国等开展合作,成为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试点院校、“老挝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筹建单位。

  坚持教学中心,深入推进“五金”建设。学校深入推进“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全方位改革,助力提升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建设有国家、省级重点专业(群)共计23个,包括国家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7个,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服务省级产业集群专业1个。建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主编职业教育“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主持建设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8门,立项主持省级教学资源库3个,获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立项教育部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各1个。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3年,学校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项银奖和2项铜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省高职唯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2名学生入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名学生入选荣耀医者,1名学生入选长江学子,6名学生入选荆州好人、荆州楷模。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助力荆州经济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荆州发展为己任,建立服务荆州年报制度,统筹全校之力,将论文写在荆楚大地上。

  聚焦“荆才荆用”做好人的文章——

  近5年,学校每年为荆州市提供职业培训2万人次。通过“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各县市区培养了1000余名有文化、会技术、懂经营,能够示范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连续3年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持续落实市域企业上门对接活动,主动与荆州市规上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现场工程师、现代学徒制等联合培养模式,提供“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人才。2023届毕业生留荆率28.2%,其中制造类相关专业毕业生留荆率36.47%。

  发挥办学优势推进校县合作——

  主动与荆州县市区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助力地方职教发掘优势、发展特色。与石首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合作建设全国电商进农村示范市,有效推动石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监利市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托管监利职教中心,帮助监利市在一年内实现了将职教中心建在工业园区和监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优质中职教育的梦想,成为公办高职托管县职教中心的典型案例。定向帮扶石首、公安、松滋三地职教中心,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协同提升。

  扎根产业园区服务荆州经济发展——

  学校对接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群),为“4611”现代产业体系中的20个产业提供支撑;适时调整专业招生计划,优先保证“4611”现代产业链所需的人才供给,突出装备制造和应用化工类专业的招生比重。牵头成立湖北省纺织服装产教融合共同体、荆州市域产教联合体、荆州职业教育集团、荆州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等10余个产教融合平台,与沙市区委共建“纺织云大学”,与经开区委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打造企业产业人才蓄水池、技术服务站、发展智囊团。

  学校先后选派31名科技特派员,服务荆州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连续4年实施“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工程”,重点支持培育41项标志性科研创新成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项。数字化纺织服装专业群将教师工作室建在产业园区,共建“婴童装协同创新设计中心”,为园区企业设计、改款婴童服装100余套,创造产值1000余万元。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技术服务专业群服务荆州汽车产业发展,成立荆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和联合创新中心,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完成产品研发7项,授权专利18项,服务企业技改需求6个,技术服务到款额157万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