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宗禾)近日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获悉,该中心已完成十余万枚简牍的保护修复工作,占全国同期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经多年技术研发攻关,解决了中国出土饱水竹木简牍类文物存在的饱水、变色、糟朽、干缩变形等共性关键问题,形成了从考古发掘整理、实验室保护、文字信息提取、展览收藏全过程的系统保护技术。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文物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十一假期,荆州博物馆接待游客量近13万人次,馆内精美绝伦的漆木器、丝织品、青铜器等珍宝,让游客啧啧赞叹。据统计,荆州博物馆馆藏文物19.6万余件,几乎囊括了楚文化的所有种类和精品。
眼下,楚文化博物馆、新文保中心正加快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其中楚文化博物馆地上建筑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相当于荆州博物馆的两倍。该馆建成后,将以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展陈,引领游客穿越古今。
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荆州是“楚国故都、三国名城”,将以建设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为抓手,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研究阐释、对外交流等工作,让承载着荆楚文明密码的“国家宝藏”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