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佘海艳 通讯员龚涌涛)今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上级安排部署,以“四个坚持”持续发力,切实做好系统、源头、日常、多元“四大监督”文章。
坚持一体推进,全覆盖夯实系统监督。通过建强“三横三纵”监督体系,配齐执法监督硬件设施,统一执法监督办案格式,全面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障。截至10月,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收集问题线索470条,立案监督430件,向纪委监委移送问题线索92条。
坚持一严到底,全要素投入源头监督。打好文件管理源头预防、事中审核和事后监管“组合拳”,防止红头文件“带病”出台,有效加强行政执法源头监督。在工作机制上重创新、在工作流程上强规范、在工作实效上严监督,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及时报备率达100%,合法率100%。每年第一季度专题向市政府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情况报告并向全市通报。两个备案监督案例分别入选全国、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案例入选中组部、司法部联合编印的行政执法示范教材。
坚持一以贯之,全流程强化日常监督。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把“源头”加强执法主体资格管理,紧扣“提质”强化执法队伍能力建设,聚焦“创新”推动柔性执法落地见效,狠抓“整改”实现案卷评查闭环管理。石首市、江陵县探索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探索建立涉企“综合查一次”制度,探索推进“一业一查、一查三用”联合双随机检查,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
坚持一鼓作气,全贯通构建多元监督。创新“行政执法监督1+N”多元工作机制,构建立体式全贯通“大监督”新格局。松滋市司法局探索建立“执法监督+市委巡察”的常态化合作方式;洪湖市司法局与洪湖市纪委监委、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院、市检察院联合建立问题线索收集协作配合机制,形成“执法监督+纪检监察”的多向移送机制……多举措全面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活动的社会监督,持续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