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贾开慧 和璐瑶
在县章田寺乡达仁村秋硕(公安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制种基地,连片的制种水稻成熟,粒粒饱满。三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收割工序一气呵成,田间地头一片丰收景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也是“藏粮于技”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公安县致力于打造农业强县,秉持创新发展理念,以章田寺乡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为龙头,全力推进10万亩优质杂交水稻育种核心区建设,积极探索螃蟹种苗繁育技术创新之路,为加速推进农业强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安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以及省级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县,近年来不断推动水稻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施“三项改革”工作、开展水稻制种高质高效技术试验示范等措施,当地水稻制种产业取得显著成效。县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股股长华泽远介绍说:“公安县将以制种基地为平台,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从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端发力,发展种业全产业链,建设制种品牌,创立具有公安制种特色的金字招牌。”
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在陆逊湖大闸蟹基地,工人们麻利地回收蟹笼、分拣验蟹、扎蟹装箱。陆逊湖大闸蟹的肥美与丰收,得益于种苗与新生产力的美妙“蟹”逅。
陆逊湖大闸蟹基地坐落于麻豪口镇,水域面积近万亩。这里水系四通八达,水源充沛,水域生物种类繁多,水质清澈优良,为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同时,公安县也在本土螃蟹种苗繁育技术上不断创新,县稻蟹基地从江苏泗阳引进大眼幼体,培育成仔蟹后来实现蟹苗的本土化。本土化之后的蟹苗更适应公安本地的水文和气候结构,存活率相对更高。基地秉持“人放天养”的理念,通过“以渔净水、以水养蟹”的生态养殖模式,成功获得了有机认证,进一步保证了陆逊湖大闸蟹绿色、生态、有机的品质。
近年来,公安县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推动渔业产业向智慧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传统渔业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以全新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孙萌说:“下一步,我们将支持水链公司启动运营500亩全国小龙虾种养一体化示范区,开展螃蟹、鳜鱼、甲鱼、四大家鱼苗种繁育。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帮助其对鹅港村螃蟹苗种繁育基地、淤泥湖苗种场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大尧水产开展400亩黄鳝苗种规模化繁育基地建设,支持永兴家庭农场开展100亩江南甲鱼繁殖场建设,积极促进本地渔业育种业发展。”
据了解,公安县还将依托湖北省葡萄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埠河镇5000亩葡萄产业核心区为重点,加强高品质葡萄种苗繁育,带动全县繁育规模达到80万株以上。同时,紧紧围绕服务支撑稳粮保供和“名、特、优”发展总目标,引导龙头种子企业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引育政策,支持引进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