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22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10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新堤街道:

着力环境整治妆扮“小巷人家”

    干净整洁的小巷。

  □ 记者 洪融宣

  小巷,流动着城市文化的血脉,升腾着市井阡陌的温暖。在洪湖,有一条小巷,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打造了独特的“小巷人家”。

  环境整治,让小巷路更净

  新堤街道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工作启动后,家住春雨亭路,三巷十五里的蔡正泉,主动请缨,担任起社区环境治理理事会队长。

  整治行动从拆除违建、清理杂物开始,蔡正泉带头拆除了自家小院里搭建的雨棚,又挨家挨户进行入户宣传,每到一户,她都耐心地向居民讲解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还协调了小巷里几户闲置房,成为小巷里公共的杂物仓库,让小巷恢复了通畅。

  尝到了环境整治的甜头后,居民们纷纷参与到环境的美化中来,制定了“小巷人家”每日轮流值班表,定期巡查卫生,发现有杂物堆积或者卫生死角,便立即行动进行清理。同时还和社区联系对接,在小巷中设置了多个垃圾定点投放点,有效改善了小巷环境。

  边角改造,让小巷景更美

  实现了“拆通透、码整齐、扫干净”后,小巷多了不少边角空地,如何将这些空地利用起来,小巷居民们开了一场板凳会一起讨论。

  “咱们种花吧,我来种,不给大家添麻烦。”小巷里“最美庭院”的主人、资深园艺爱好者王爹爹这样说。“哪能辛苦您一个人,我们虽然技术不如您,但有的是精力,都可以帮忙的。”大家都积极表态。

  街坊们组成了“花友汇”,当起了园艺设计师,对每一处空地进行科学布局,曾经随处堆放杂物的边角区域,被打造成星星点点的“路边花坛”,各巷弄分区承包,由5位“花友汇”成员主动认领。

  “这株月季养得真漂亮,每天走过都觉得心旷神怡。”杨奶奶给拿着小铁锹为“路边花坛”松土的王爹爹点赞。美丽的花朵竞相绽放,与整洁干净的道路、房屋相互映衬,小巷的景更美了。

  巷长尽责,让小巷心更齐

  11月10日,跑马路社区教育路热闹非凡,一巷至五巷居民代表们正围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一巷、二巷的空墩可以清理出来用于规划停车位和进行绿化”“巷子里缺乏晾晒设施,随意晾晒着实影响美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教育路五巷巷长彭贤富仔细记录着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巷长”,他不仅每天跟居民一起开展卫生保洁,还定期组织座谈会、板凳会,收集整理居民意见向社区反馈。

  近日,巷长会还策划了专题积分兑换,旨在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攒表现积分——兑换服务或物质奖励——形成良好风尚”的方式,进一步激发群众户户参与、人人助力的活动氛围,让小巷的整体颜值和“小巷人家”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跃升。

  新堤街道积极探索城市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按照“一巷一长、群众参与、责任到人”的思路,创新实施巷长里长制。在跑马路社区教育路和春雨亭社区春雨亭路等两处人居环境整治包保示范点位,公推公选产生巷长9名、里长41名,共召开小板凳会15场,收集意见72条。巷长、里长一方面负责监督检查环境卫生状况,另一方面作为社区治理上的“毛细血管”,起着联系社区和居民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作用,有效破解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难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