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融欣
初冬清晨,长江荆江段监利水域,一艘绿色垃圾接收船正缓缓靠近货船,接收船舶污染物。通过这艘113吨的双壳垃圾接收船,污染物的接收和贮存均能实现快速接收和密闭贮存,极大地提高了接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操控性,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风险。这是监利市开展水污染防治的一个缩影。
万里长江新画卷,一江碧水向东流。作为湖北省内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县级市,监利拥有143.95公里的“黄金水道”,是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阵地。
近年来,监利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国家、相关部委关于开展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专项行动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治理机制,全面打造“污染治理全覆盖、接收处置全落实、监管服务全链条”的船舶污染防治体系。
2020年10月,监利在容城、白螺两地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专用码头。同时,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由岳阳港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利分公司为承接服务单位,运营区域辐射荆州港监利港区新洲作业区、白螺作业区和百盛锚地过驳基地45公里水域。该公司拥有3艘船舶污染物流动接收船,配套2艘工作趸船,365天回收港区船舶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污染物收集上岸后,再通过第三方有资质的转运处置企业定期处置。2024年,全市船舶各类污染物综合接收能力达到5400吨以上。
同饮一江水,共绘同心圆。船舶污染防治涉及多环节、多主体、多种污染物,是一项需要群策群力的系统性工程。为此,监利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共同治理,通过强化合作等方式,加快船舶污染防治区域一体化进程。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今年1月1日,《监利市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机制,实行港口码头、水域全免费接收船舶水污染物。《办法》明确了以市交通运输局、市港航发展中心为主导,生态环境、住建、城管、长江海事、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在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过程中的行业监管职责,实现全链条监管。交通运输部门统筹船舶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辖区海事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船舶的防污设施设备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生态环境部门、住建部门、城管执法部门分别负责对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上岸转运处置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此外,《办法》还就如何建立联单管理制度,对政府采购服务承接单位、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的服务内容和转运处置流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推进船舶污染防治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监利市不断总结推广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中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保持长效治理机制,定期调度各部门工作,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确保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率达95%以上。
目前,承接单位均按要求免费接收转运船舶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油污水,实现了应交尽交,应收尽收,并按船“E”行系统操作转运船舶污染物,形成全闭环管理。
江山如画今胜昔,一张蓝图绘到底。监利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以绿色水运为底色,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统筹谋划、持续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流程管理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打造一体化的船舶污染防治新格局,真正做到让水域更清洁,让航行更安全,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航运现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