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27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公安派文学瑰宝的璀璨序言

——浅析曾可前《三袁先生集序》

  □ 余大中

  本文是曾可前为《三袁先生集》撰写的序言,而此集亦由他编辑而成。《三袁先生集》的明刻本为五卷,包括《新鐫玉蟠袁會元集二卷》《鐫袁中郎未刻遺稿二卷》《鐫袁小修集一卷》,其中分别选集袁宗道诗31首、文12篇,袁宏道诗80首、文15篇,袁中道诗41首、文14篇。作为公安派的重要人物之一,曾可前编辑此集对于全面把握公安派文学风格的演变和创作成就、传承与弘扬其文学精神有着重要意义。细品这篇序言,可领略到如下鲜明特点:

  其一,引经据典,类比精妙。曾可前开篇借用霍渭厓关于文章流传要素之言论,巧妙地引出对三袁兄弟的评价,为后文论述筑牢理论根基。在剖析三袁兄弟的行为与作品时,则大量运用历史人物进行类比映衬。将他们直言进谏之举比作魏征,尽显其刚正不阿;以李白之豪放描绘其对待权贵的态度,凸显其洒脱不羁;借东方朔之奇趣烘托他们对爵位的轻视,彰显其潇洒豁达;用疏广疏受之睿智类比他们归隐林壑的志向,体现其超凡智慧。在品鉴作品风格时,提及陶渊明的《闲情赋》、张籍的《赏梅》等经典,通过与三袁兄弟作品的类比,使读者更易体悟三袁作品高雅超脱之韵味,生动且形象地展现出三袁兄弟的风采与作品的独特魅力。

  其二,总分有序,条理分明。从结构上看,曾可前先总述于三袁兄弟身上目睹了人品、学力、才格的完美交融,继而分别对三袁兄弟各自的仕途历程和文学特质展开阐述,此为分述部分。在分述过程中,条理清晰,层次井然地介绍每个人的情况。对于伯修先生,着重讲述其科举成就,他以明经之身入翰林,深受天子赏识,其著作洋洋洒洒,文辞华丽典雅且蕴含仁义之道。中郎先生进士及第后,虽身有官职,却心怀归隐之志,文集种类繁多,创作随心随性,能将心中所感通过妙笔自然呈现于作品之中。小修先生以进士身份任礼部郎中,才情高旷不凡,诗文典雅贴切、清新悠远,浑然天成。最后回归对三袁兄弟整体的评价,强调他们在才、学、品三方面共有的卓越优势,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层次清晰分明,让读者能够全面且系统地理解曾可前的观点以及三袁兄弟的形象。

  其三,辞藻华美,感染力强。曾可前在文中运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来描绘三袁兄弟的形象和作品。诸如“华富温雅,卒泽于仁义,炳如也”“才情高旷,意气横逸,诗文出之以典切清悠”“矫乎如云鸿之出风尘,泛乎如渚鸥之忘机械,凛乎如匣剑之蕴锋芒,沛乎如江河之下流而东注”等语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三袁兄弟的高尚品质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华美的辞藻不仅提升了文章的文学性,更充分抒发了曾可前对三袁兄弟的崇敬之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极易被这种情感所感染,进而对三袁兄弟及其作品萌生浓厚兴趣。在曾可前眼中,三袁兄弟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艺术价值,更因他们的高尚人品和深厚学力而流芳百世,堪称值得推崇与学习的典范,而作此序的目的便是让更多人知晓他们的价值。

  其四,夹叙夹议,评价入微。曾可前在叙述三袁兄弟经历之时,巧妙地融入议论。介绍仕途经历时,随即评价他们在此过程中展现出的品质;描述作品时,同步阐述作品所蕴含的才格和价值。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让读者在知晓事实的基础上,更能深刻领会曾可前对三袁兄弟的评价,使文章观点更具说服力,全方位地向读者呈现了三袁兄弟为人与为文的卓越之处,使读者对三袁兄弟的认识更为立体而深入。

  总之,曾可前的《三袁先生集序》凭借精巧的结构、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内容,成功塑造了三袁兄弟的光辉形象,阐释了他们作品的价值,实乃一篇极具文学艺术特色的序文。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