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代容 李春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17年,发展处于瓶颈时期的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开始先行先试,尝试铁矿石“一票直达、一票结算”铁水联运新模式,进而探索“铁矿石储存+贸易”供应链体系建设,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是荆沙铁路自主经营30周年,从亏损到盈利,从举步维艰到浴火重生,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行业标杆,从铁水联运到供应链体系建设,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演绎了一场精彩蝶变。
连接长江 打通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荆(门)沙(市)铁路,于1989年5月18日建成通车,连接荆门和沙市两个地级城市,是焦柳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货运通道。
彼时的沙市,工业发达、商贸繁盛。受益于此,荆沙铁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过境迁,风云突变。受高速公路完善、航运能力提升、物流网络形成等冲击,荆沙铁路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年运量长期在130万吨的较低水平徘徊。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亏损。最困难的时候,1年亏损800万元,当月运输收入不够给职工发放工资。100多名职工辞职,走了近三分之一,有的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
荆沙铁路存在自身先天缺陷:没有和长江黄金水道连为一体,货物运输“望江兴叹”。
面对“生死抉择”,2014年公司党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3300万元,将铁路从沙市南站修到长江码头,打通铁路连接长江黄金水道“最后一公里”。借道黄金水道,探索“铁水联运”。
勇敢突围 在市场中寻找发展出路
最后一公里打通了,可在将近一年时间却没有客户上门。栽下梧桐树,未见凤凰来。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全体铁路人意识到“必须走出去找客户”。
经考察发现,从巴西、澳大利亚进口,运往陕西汉中钢铁公司的铁矿石,可以走长江转荆沙铁路进行运输。
说干就干。2015年秋,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营销专班到当地火车站打探铁矿石运输价格,遭到对方拒绝。时任办公室主任毫不气馁:“往返1000多公里,不能白跑!”
几番上门拜访,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营销专班的诚意最终打动对方。他们终于收下方案,让营销专班回家等消息。
在不到2年时间里,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8次登门拜访陕钢集团。
2017年3月,陕钢集团决定将5000吨铁矿石运输任务交给他们试一试。
不惧困难 全体职工团结一心解难题
铁路运输的规矩,一般都是先交钱后发货。可这次对方要求,合作的前提是货到付款。
不答应没有运量,答应了担心运费收不回来。权衡再三,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硬着头皮签了合同。
至少要垫付20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 无奈之下,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决定依靠职工共渡难关。当时,职工的收入本就不高,有的找父母,有的找娘家亲戚,有的找亲朋好友,不到一个月时间,2100万元现金汇集到公司财务科。据了解,最高峰时期,公司每月垫付运费近亿元。
好不容易把铁矿石盼来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火车车厢内装载的货物必须平整,否则有翻车的危险。条件好的码头,采用的是机械设备“平顶”。可荆沙铁路没有,只能靠人干。
2017年7月29日,第一批铁矿石集中达到荆沙铁路码头时,正值三伏天。因高温难耐,先后上了三批民工都主动要求放弃。
“当时如果完不成任务,相当于第一次就自砸招牌。”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说。
“困难再大也要上。我是党员,我先上!”紧急关头,公司党委在车厢里开展“抢运铁矿石攻坚战”主题党日活动。鲜红的党旗下,广大党员一呼百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宁波舟山港到陕西汉中,走长江航道再经荆沙铁路,运输周期只用了12天,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成功打响了铁水联运第一炮! 从此之后,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和陕钢集团成为了“铁杆兄弟”。
7年拼搏 叫响海江铁多式联运品牌
从2017年3月开始尝试铁矿石海江铁多式联运,到2024年上半年,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共组织193艘海轮、1683条江船,完成1160万吨铁矿石运输,为探索铁矿石海江铁多式联运,完善物流业供应链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2017年到2023年,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运量和运输收入主要指标实现7年增,运量由133万吨增长到761万吨;运输收入由8755万元增长到4.7亿元;员工工资增长3倍,员工数量从最低谷时期的370多人,增加到580多人;公司从发不出工资到连续7年年利润过千万元,最近3年年利润突破2000万元。
通过7年拼搏,而今,荆沙铁路“铁矿石海江铁多式联运”品牌,已唱响长江中下游,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接续奋斗 加快供应链体系建设步伐
通过实施“一票直达、一票结算”铁水联运,濒临倒闭的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起死回生”。为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公司又锚定了新的目标——供应链体系建设。
搭上长江班列顺风车。为解决三峡大坝瓶颈制约,鼓励企业物资通过铁路翻坝运输,“长江班列”开通。2023年12月10日,成都——荆州实行双向对开,截至2024年7月,到发5125车,增加运量294349吨,发展前景广阔。荆沙铁路顺势而为,全力打造“铁路线上千里江陵一日还”品牌。
敲开西南钢企铁大门。四川达州钢厂进口铁矿石长期走水路到达万州港卸船转铁路运输。“长江班列”开通后,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先后和达州钢厂负责人到四川蜀道集团,共同争取“长江班列”运输补贴。经过艰苦努力,今年8月5日,双方签订9万吨运输协议,拉开合作序幕。
西部铁矿石落户荆州。2023年10月24日,陕钢集团举办铁矿石库存前移商务洽谈会,决定将荆州作为库存前移理想场地。截至目前,共为汉中钢厂库存26000吨铁矿石。此举既为西部钢企生产经营保供,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也为荆州经济增长增添动力,实现了互利共赢。
接续奋斗新征程。荆州市地方铁路有限公司主要领导表示,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发扬优势、补足短板,不断强化荆沙铁路供应链体系建设,为奋力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铁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