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第A007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鄂媒会襄阳 笔耕新篇章

——全省媒体“襄阳好风日 醉美顾逢时”全媒体主题采访纪行

    ◀襄阳古城临汉门和汉江。

    ▶ 游客身着汉服游览湖北省襄阳市唐城景区。

    ▲“襄阳好风日 醉美顾逢时”全媒体主题采访走进襄阳古城管家巷,采访老河口木版年画文创产品制作。

    ▼襄阳市谷城县的湖北景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项目。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和美乡村生态画卷。

    ◀ 作为湖北省襄阳市襄水岸线修复生态提升工程的一部分,襄阳市襄水街古水道风貌重现,绘就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11月20日至22日,湖北省记协时事版面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九届年会暨“襄阳好风日 醉美顾逢时”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襄阳举行。

  活动期间,来自省记协、湖北日报和各市州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们,赴襄城区和谷城县开展采访活动。他们深入襄阳大街小巷、山水之间,用敏锐的目光和专业的视角探寻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漫步于古老的城墙之上,感受岁月沉淀的厚重历史;穿梭在现代化的工业园区,见证科技创新引领下的蓬勃活力;置身于宁静的乡村田园,领略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丰硕成果……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细节,他们都用心记录,描绘出新时代浪潮中襄阳砥砺前行、蓬勃发展的壮丽篇章。

  看文化 推陈出新,步入发展快车道

  一座襄阳城,半部中国史。

  在襄阳市博物馆新馆,六个展厅按照史前、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进行布展。

  展出的4000多件(套)代表性文物,让采访团近距离触摸襄阳跌宕多姿的历史、流光溢彩的文化,感受到襄阳对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突出贡献。

  听讲解、看文物、聊历史……一个小时的参观学习,让恩施日报纸媒编辑部主任姚代凤有了“穿越襄阳千年”的感觉。

  “展品丰富、历史悠久,太让我震撼了。”姚代凤说,此次采访让她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作为媒体人,她将担负起责任,继续传承和发扬楚文化,讲好湖北故事。

  一枕春梦,浪漫唐城。近年来,依托唐城、汉城等影视旅游基地,襄阳吹响了“文旅+影视”发展的号角。截至目前,已经有120多部热映的影视剧作品在襄阳取景拍摄。

  采访团抵达唐城时,电影《长安的荔枝》剧组工作人员正忙着布景,穿着唐装汉服的年轻人往来穿梭,在摄影师指导下摆出各种优美的姿势,留下最美的瞬间。

  “我第一次来到唐城,这里的建筑非常宏伟,令人震撼。”黄冈日报出版部主任余平清对唐城的发展赞不绝口,“了解盛唐时期襄阳的历史、文化,让我受益匪浅。”

  在楚天都市报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李文光的印象里,襄阳还是十几年前古隆中的样子:一座牌坊,一匹用来拍照的马,几座建筑……但到了管家巷,川流不息的人群、眼花缭乱的文创产品、接连不断的现场表演,让采访团感受到了襄阳浓浓的人情味和烟火气。

  “襄阳的文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游客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李文光说,在融媒时代,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更深刻地展现城市的历史风貌。

  看企业 集群成链,产业激发新优势

  把一个电池包拆解成450个零件,再进行提炼、制作,就成了生产锂电池的原料。在湖北景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景锂环保),一期5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真正实现了有限资源无限循环。

  “我们与中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加强合作,在精细化拆解、余电回收、湿法冶金等领域不断研发创新。”景锂环保副总经理邓斐表示,目前公司已荣获30项发明专利,其中自主发明专利5项,形成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核心竞争力。

  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报刊编辑部主任曹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景锂环保就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实践,值得学习借鉴。

  “它是循环产业的创新突破,在行业领域处于龙头地位。”曹阳说,景锂环保与襄阳的整个汽车产业也是相匹配的,与下游的新能源整车生产和上游的化工产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了用科技创新引领带动整个产业创新。

  今年7月,襄阳市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明确列入未来重点发展的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景锂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等项目为龙头和依托,老河口市循环经济、谷城县再生资源两个产业集群于今年9月获评全省特色产业集群。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随州日报专刊部主任周强深有感触。他说,随州是专汽之都,襄阳是新能源汽车之都,汽车产业在当下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这是两座城市都面临的实际问题。

  “襄阳的‘新’走在了前面。”周强说,一方面,襄阳的文旅产业发展迅猛,唐城、管家巷这种集文创、旅游、娱乐、休闲、消费于一体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成为支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襄阳着眼新质生产力,抢抓新能源汽车电池风口,在循环经济、再生资源利用上发力,为工业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1870年,“石花街黄公顺酒馆”揭牌营业。从此,百年美酒飘进千家万户。

  前不久,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打造的智能化酿造中心正式投产。立体恒温发酵、上甑机器人、AGV无人运转、数字摘酒分级……酿造工序的机械化、智能化与数字化,让采访团惊叹不已。

  在石花酒业的展览厅里,战国时期的陶豆(复制品)、中国西周时期的青铜陪嫁酒壶——番匊生壶(复制品)引起了长江日报编委张凡的注意。

  “这一路我感觉到,襄阳是一个特别适合生活的地方,因为每一个地方都让人深深感受到‘文化融入生活,文化就是生活’。”张凡说,现在连一个企业的展厅里都有陶豆这样的文物,都在讲述流落美国的番匊生壶的故事,更让人感受到襄阳文化的厚重。

  看乡村 特色赋能,绘就和美新画卷

  2023年9月,在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农耕书屋正式投入使用,面积约450平方米,藏书近3万册,辐射周边5个村乃至石花镇。

  “这里成为网红打卡点,人气爆棚,遇到重大节日,我们还要限流。”将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倪雪锋说,自从有了农耕书屋,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都散发着书香气,邻里纠纷也越来越少。

  如今,农耕书屋已成为整个石花镇干部群众学文化、学科技,了解致富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之一,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这是我见过的规模最大的农家书屋,它不仅满足自己村民的文化需求,还辐射周边5个村,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程兴国表示,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多点发力,不仅产业要振兴,农民的精神也要富足。

  谷城县薤山旅游度假区常年平均气温12℃,夏季平均气温22℃,自古享有“中国南避暑山庄”之美誉。这里是红色文化传承地,鄂西北第一支革命武装——薤山红军游击大队、鄂西北最早的县级红色政权——谷城县苏维埃政府都诞生在薤山,分布有10余处革命旧址群落。

  青砖灰瓦石灰浆,拱形门窗大回廊,横脊飞檐斜坡面,壁炉烟囱空心墙……19世纪末,一批来自欧洲的传教士聘请当地能工巧匠,在这里建造了中西合璧别墅群52栋,现今保存完好的有21栋。

  “基础设施完善,历史底蕴深厚,开发得也很好。”咸宁日报出版中心主任朱哲表示,在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方面,襄阳的实践值得学习。

  湖北日报编委、省记协时事版面专委会副会长王兵来过襄阳很多次,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襄阳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贾云集之地,历史从未间断过。”王兵说,这次再来襄阳,他深刻感受到了襄阳的市井烟火气、澎湃的发展动力,襄阳确实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乐之地。相信未来,襄阳的发展、城市的进步还会有无限可能。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