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29日
第A011版:文艺副刊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春的断想

  □ 谢隆新

  清晨起来,推开窗门,雪花像天空中扇动着翅膀的蝴蝶落在梅花上,栖在三月的菜花上。这是久违了的春雪,也应该是故乡最后一场春雪了吧! 好在气温已经回暖,冰雪很快化成了大地上涓涓的细流,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广袤的田野。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里,春雨绵绵,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无论是冬天送给春天的最后一场雪,还是北方寒冷空气不断侵犯,都阻挡不了春天铿锵的脚步。小草在惺忪的土壤里悄无声息地发出了嫩芽,杨柳在二月的春天里抽出了新枝,青蛙在乍暖的荷塘里哇哇鸣叫,蜜蜂在金黄的菜花上采着花粉。大地在苏醒,百鸟在鸣叫,农民搬出了收藏一个冬天的犁耙。大自然周而复始,人们的生产生活悄然发生着改变。

  那年暮春,大山里云雾缭绕。我在湖南临湘的五尖山晨练。山下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子大都有碗口粗,墨绿色。这里虽没有东北林海的惊涛骇浪,但竹林森森,云波袅袅,仍给人一种柔情连绵的感觉。有几个山民背起了竹篓开始寻找春笋。他们手里拿着小镐锄,只三两下就挖起了一个春笋。不到半天工夫,这一片竹林就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洞眼。他们说每年的三月都上山挖竹笋。眼下正是春暖花开,是挖春笋的最好时机。他们背起满篓春笋回到了家里。第二天清晨,农贸市场上就响起了这些山民卖春笋的吆喝声。

  又过了些时日,仍是这片竹林。酱黄的山土上又长出了新鲜的竹笋。惺忪的土壤里似乎能听到竹笋拔节的声音。这些山民要留下这些竹笋让它长成高大的南竹。他们背起竹篓到另一片山上挖春笋去了。那些嫩青色的新竹,就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颜色。

  我的故乡洪湖,几场春雨将干涸的湖水慢慢丰盈。青嫩的蒿草随着湖水往高生长。渔民将鲜嫩的蒿草从湖底扯起来,剥除外面几层老的蒿叶,里面就是又白又嫩的蒿菜。三月的城区市场,蒿菜摆在摊贩面前格外显眼。清炖蒿菜汤,黄鮕煮蒿莱,成为洪湖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那白白的汤汁,鲜嫩的味道让人回味悠长。

  我们总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大自然就是这么微妙和神奇。四季轮回,年复一年,让万物在地球上有规律地生存下去。当小草在春天里发出嫩芽,钻出土壤,才有夏天里那片绿绿茵茵的草坪。当树枝在春天里长出了新芽,才有夏天里那绿树成荫的茂盛。当农民把种子在春天里播撒下去,才有秋天那遍地的金黄。当桃花在春天里映红了山坡,当李树在春天里长满了花朵,才有了夏天桃李的芬芳。一声春雷,小荷才露尖尖角。待到盛夏七月,湖面上就长出了娇艳的莲花。这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曹豳的《暮春》: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春草池塘独听蛙。

  看,春风驾着五彩祥云姗姗而来,散发出缕缕馨香。那如火的杜鹃花,粉嫩如霞的桃花,洁白如玉的月季花,在春天里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情脉脉,有的热情奔放……把春天装扮得五彩缤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