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1月30日

下载荆州日报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荆州

第A002版:荆州要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市扎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活用新设备新技术 守护荆楚文化宝藏

    荆州古玩城俯瞰。

    工作人员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文物普查。

  本报讯(记者胡威虎 卢艳)建立多级联动机制,多方多次寻找线索,内外业同步推进抓进度……日前,荆州文物工作者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全力推进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摸清文物家底、后续对文物实施精准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11月初,记者跟随荆州区“四普”普查员开展内业和田野调查,复查点位包括熊家冢墓地、荆州城墙。在熊家冢墓地现场,普查员们用高精度定位终端RTK对主冢的地理坐标进行测量。

  “荆州大规模古遗址古墓葬群比较多,这也是湖北省将荆州区确定为省级古墓葬类型普查试点的重要原因。大型古遗址古墓葬体量大、涉及范围广,如何兼顾群众生产生活和乡村建设,同时做好文物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荆州博物馆古建部主任李正贵表示,对荆州国保单位马山墓群和八陵墓群等大型古墓葬群,将通过“四普”补充完善基础资料,确定三区三线——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统筹推进多规合一的保护管理目标。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位于长江中游北岸的荆州城墙全长11.28公里,被誉为“南国完璧”。荆州城墙始建于三国,为蜀将关羽所筑土城,虽遇战火、遭自然损害,但历代都有修复。

  “四普”中,工作人员从公安门开始沿线取点测量,以勾勒出城墙全貌。“三普”之后,荆州对护城河进行了一系列水质监测和清淤、截污等环境治理工作,并采用传统工艺,对“三普”后残损城墙实施多次修缮工程。这些信息都将在“四普”中进行补充完善。

  完成现场调查后,普查队员会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并根据普查标准进行审核、逐级上报。

  普查人员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更好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数据精确性。“我们引进了高精度定位终端RTK测点、无人机拍照、登记表填写等田野调查方法与CAD制图、坐标转换、矢量图生成等内业新技术新设备。”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文博股牵头人龚晓霜说,“以此次省级试点为机遇,我们先后与两家第三方公司探索普查工作新模式,完成了马山镇、太湖港街道共计159处文物点田野调查工作。”

  本次“四普”,全市共组建13支调查队伍、140人参与实地调查工作。其中,荆州区积极与长江大学历史系合作开展田野调查。普查专班对高校学生开展专业培训,组建2组、10人普查队伍,形成相对稳定的外业调查模式与内业整理方法,确保文物点信息记录全面、完整、高效。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市已完成3369处文物点调查工作,占总任务量的83.39%。

  李正贵表示,开展文物普查,不仅是对宝贵文化遗产的盘点与保护,更是传承荆楚文化的重要路径。荆州将做好“四普”工作,做到信息录入准、录入齐,确保不漏一个点、应保尽保。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