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小科
一夜北风起,寒意袭来,冬天降临了。眼看大自然的底色就要改变,但了解冬天的人知道,这个季节纵有萧瑟,也有生趣。
虽然一夜入冬,但大自然还未从多彩中抽离。初冬里,尚有红枫翠柏、金黄银杏、青黄梧桐……在演绎着季节的缤纷。树上未落的叶子还在迎风招展,保留着最后的风骨。纵使寒风吹过,落下一地绚烂,伴随着簌簌的声响,也似冬的私语,给人温暖、向上的鼓舞。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早冬》中写道:“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南宋诗人陆游也在《初冬》中吟咏:“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可见,这个季节不只有寂寥与荒寒,还有抚慰人心的色彩、动人心弦的基调。低眉处,总有几抹不经意的明艳闯入眼帘,让人迷了眼眸,醉了心扉。
天气渐寒,也可以藏一抹初冬的暖色,待一场雪的素白。行走在岁月里,听风、看雨,制造温暖。纵有呼啸而来的风、寒意透骨的雨,也不妨碍我们品味这个季节。叶子落尽了,反而简洁明朗;街上冷清了,反而宁静安然。
记得从前在老家,每到这时,母亲就会飞针走线,为我赶制御寒的冬衣。她找来各式花布,裁剪、缝合、填充棉花……那时,我穿上母亲为我做的五六色的厚棉衣走在校园里,常常惹人羡慕。天寒地冻的时候,母亲会在家中煮上一壶暖茶,驱散寒意。一家人饮下寒风吹起的烟火气,暖胃又暖心。哪怕屋外飞雪连天,屋内也浅香怡然。晚饭过后,家人闲坐,围炉夜话,满屋都漾溢着暖暖的生活气息。
大雪过后,便是晴天。阳光透过清澈的蓝天、轻薄的空气,暖融融地裹遍全身,最是温暖和舒适。在雪地里奔跑、打闹,是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常干的事儿。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更喜欢坐在墙根,捧一本闲书,静静地深读,与寂静和深邃的冬天融为一体。
我站到灵动的树影下,看日光中扬起的飞尘,闪烁出耀眼的光晕。哈出一口热气就能掺进细尘里,在阳光下舞起来,再融进深冬里,化作时间与光阴。不禁思索:或许,只有在这静谧而深邃的冬季里,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
就算我们改变不了冬的寒冷和寂寥,也可以循着自然的脚步,去定格眼中的风景,找到心中的安暖。即使是在数寒九天,我们也可以不言萧瑟,品味流年生香,静待春暖花开。
生活也是如此,寒暖参半,悲喜由人。烟火素淡,守心自暖,让生命静若花开,人生才能丰盈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