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06日
第A010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瞿家湾镇:

发展红色旅游 建设和美乡村

  本报讯(记者唐蜜 杨铭)近年来,洪湖市以“洪湖岸边 红色故乡”为主题,以环洪湖绿道、大湖航道为纽带,洪湖东侧整合红色湘鄂西旅游区、金湾花海、洪湖旅游港等景区,洪湖西侧以瞿家湾红军街为核心,辐射戴家场、沙口等区域,形成红色旅游圈,共同打造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名片。瞿家湾作为洪湖西北片区红色旅游的核心,在全市红色旅游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

  瞿家湾镇锚定“湘鄂西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重要节点”目标,以“湘鄂西红色首府 洪湖赤卫队故乡”为主题,联合周边区域,打造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绿色发展为底盘的全域旅游区,力求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绿色产业“强”起来,实现红色文化名镇的可持续发展。

  瞿家湾镇南倚百里洪湖。从前,这里家家户户以渔为生,村民几乎都是“靠天吃饭”的专业渔民。瞿兆丰靠在“老街”上编制竹篓为生。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主要靠捕鱼、种地来维持生活,收入有限。随着红色小镇、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项目启动,政府鼓励他们参与建设。如今,有的村民养殖鱼虾、有的村民开设农家乐,而瞿兆丰会一些手工活,于是编织竹篓,在“老街”上售卖。“红色旅游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瞿兆丰笑着说。

  瞿家湾镇濒临洪湖大湖,水资源禀赋。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凸显了水乡小镇的特色风貌。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首府,同时也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瞿家湾镇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完美结合,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走旅游路、吃旅游饭、打旅游牌成为瞿家湾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二”选择。

  当前,瞿家湾镇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打造瞿家湾展示“长廊”,不断深化瞿家湾大道、唐城大道沿线环境整治,逐步完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等项目建设。

  村里的环境不断在变化,农民的生活也越变越好。家住瞿家湾镇月池村的吴以堂对此深有感触。当记者来到吴以堂家里时,蜿蜒的小路串联着家家户户,道路两旁干净而整洁。

  吴以堂告诉记者,曾经这里卫生环境较差,垃圾随处可见,但是经过人居环境整治之后,这里的环境卫生发生了很大改变。

  瞿家湾镇通过系统规划和积极发动群众,进一步摸清小流域各村场社区基本情况,按照“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系统规划。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口,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扎实推进全域和美乡村,打造水乡民宿、乡村休闲旅游项目。

  瞿家湾镇作为洪湖岸边的一个小镇,在打造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推进省级小流域综合治理上不断努力。

  接下来,瞿家湾镇将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融合发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治”和“管”,促进湘鄂西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和“兴”,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和“变”,促进绿色生态的“改”和“优”,最终以红色文化立心铸魂,以绿色发展强业筑基,以产业兴旺联农带农,真正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