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外贸情况如何,呈现哪些亮点?如何进一步稳外贸促增长?近日,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倩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围绕这些问题,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李倩介绍,今年以来,市商务局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外贸进位提质工作要求,推进落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主动求变,奋力突围,全力以赴育主体、兴业态、搭平台、拓市场,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坚决稳住外贸基本盘,全市外向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10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为历史同期首次突破百亿,增速首次由负转正;下半年持续加压奋进、奋力冲刺,打好“翻身仗”,元至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达199.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从全省第8位上升到第4位,其中出口167.2亿元,同比增长15.5%;进口32.4亿元,同比增长23.7%。
具体来说,我市外贸工作呈现以下亮点:
外贸品牌加速扬帆。深入开展“一县一业”县域外贸产业培育行动,持续推进区域外贸品牌建设,强化汽车零部件、纺织、石油机械等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效应,加快培育一批外贸品牌,松滋(专业化工)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市场开拓成效明显。扎实开展“千企百展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105家次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签订出口订单近6亿元。
招强引贸聚能蓄势。坚持全员招商,充分利用15家海外分会资源,借力北欧论坛、拉美商协会荆楚行等中省经贸活动,围绕光电子信息、白色家电等优势产业,加大外资、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企业招引力度,加快推进荆州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有序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等产业梯度转移,引进一诺千诚、通达供应链等过千万美元外贸项目落地荆州。
多点发力,推动全市外贸“质升量稳”
受全球经济下行、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全市贸易结构不优等因素影响,当前,全市外贸企业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围绕稳存量、挖潜量、促增量、提质量的总体思路,强化“三新”联动(新市场、新业态、新主体),在拓市场、兴业态、育主体上多点发力,推动全市外贸“质升量稳”。
更大力度开拓新市场。围绕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市场,组织开展“千企百展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引导180家次外贸企业参加90场细分领域专业展会,加强广交会、进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参展、采购力度,力争新增进出口订单1.5亿美元。
更大力度培育新业态。深入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紧密对接跨境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白色家电等“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推动中国(荆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建筑服务等优质服务出口,支持荆州环球、拼缝科技等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进口和国际技术合作,使“荆州服务”与“荆州制造”并肩进入国际市场等。
更大力度培育新主体。实施“稳主体、拓增量”行动,发挥中省市外经贸专项资金撬动作用,“一企一策”重点支持美的、宜化、嘉施利等总部经济以及在建产业类重点项目,推动国际贸易、供应链业务在荆落地,力争2025年进出口新增50亿元。
编辑观点:
今年元至10月,我市外贸工作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我市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活力。
期待全市各级商务部门瞄准全年目标任务,“一以贯之”保持奋进姿态,全力以赴育主体、兴业态、搭平台、拓市场,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推动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