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06日
第A010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省级目录和典型案例名单发布

洪湖市两项目入选

  本报讯(记者洪融宣)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省级目录(第一批)和典型案例名单,共确定42个项目入围省级目录,并精选26个编写典型案例。洪湖市申报的洪湖“莲藕——野鸭”共生系统入围省级目录,《加强资源保护 推动洪湖莲藕高质量发展——洪湖莲藕种植系统》入选典型案例名单。

  洪湖莲藕,历史悠久,誉满全国。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莲藕推崇有加,并在《本草纲目》记载:“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故其所主者,皆心脾血分之疾”。

  一曲洪湖水,莲藕天下识。洪湖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特有的青泥巴土壤孕育了莲藕这道清甜可口的人间珍馐。神奇的北纬30°铸就了洪湖莲藕淀粉、蛋白质含量高、口感粉糯、绵密等特点,洪湖莲藕素有“洪湖的藕,才子佳人吃了不想走”的美名。

  如今,莲藕产业成为洪湖重要的产业支柱,莲文化在洪湖得到大力传承和发展。洪湖市大力推广“一种三收”绿色高效种养新模式,发展“莲渔套养”“莲鸭共生”“莲渔轮作”“莲稻轮作”12.5万亩。2023年,洪湖莲藕总产值65亿元,占湖北省莲藕产值的26%、全国莲藕产值的10%。

  在洪湖,洪湖莲藕品牌的建设不仅使许多农产品成为热销产品,也推动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就业,以洪湖莲藕为特色的赏荷花、摘莲蓬、品全藕宴的莲藕旅游优势文旅业,吸引游客28.7万人次,扩大了洪湖莲藕的知名度。

  洪湖市深挖莲藕文化,将荷花定为市花,多次开展与莲藕有关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书画摄影等莲文化主题活动,让“洪湖滋味”深入人心。洪湖市实验小学把莲文化融入教学,“学莲品、做莲娃”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赞许。

  “洪湖莲藕,清甜可口。”这句广告语正越来越被广大国人知晓。这不仅仅代表着对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健康、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与承诺,打造“洪湖莲藕”区域公用品牌是洪湖市莲藕产业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一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