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以文体惠民之“实” 为群众幸福添“彩”

——洪湖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观察

  □ 见习记者 艾周梦

  今年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今年以来,洪湖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坚持“演出送到群众身边、文化展在群众身边、赛事办在群众身边、场馆建在群众身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群众幸福加码添彩。

  好戏连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展览不断涌现,在博物馆开启一段历史人文深度体验;赛事如火如荼,全民健身的景象在城市各个角落随处可见……

  文体何以惠民? 在洪湖,一幅幅可观、可感、可享的民生实景给出了答案。

  惠民文艺演出轮番登场

  “舞台扩建好了,又可以看演出了!”12月3日,洪湖龙街附近的居民早早在中心广场上等候,上百个板凳座无虚席。

  一曲传统的荆州花鼓戏《秦香莲》刚上演,便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喝彩连连。8月10日以来,“聚惠文旅 添彩生活”2024年青年文旅消费街区系列演出活动在洪湖龙街持续上演。从传统戏曲到经典红歌,从民间舞蹈到现代音乐,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拉满”。

  这般热闹的文化惠民活动,今年初在洪湖就已拉开帷幕。

  冬春季节,洪湖市文旅局组织开展“我在洪湖过大年”十大主题活动、“文化进景区 欢歌新征程”系列演出、“清渠洁岸·共同缔造”主题文艺惠民活动;夏秋之交,“遇见·洪湖”“迎国庆 感党恩”等群众文化展演系列活动轮番登场,同时,邀请省荆楚文艺轻骑兵送演出到洪湖,50多位国家级演员走进龙街,为市民送上“文艺大餐”。

  场场都不同,场场都精彩。今年以来,洪湖市已举办各类惠民演出活动512场,一年四季不断的文化活动,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惠民演出带来了大量的人气,为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演出期间,龙街所有(临街)商铺在9月份已全部出租,观众在观看演出之余的各种消费为店铺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洪湖龙街商业运营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旅供给和需求交叠汇聚到旅游休闲街区,洪湖龙街明确定位、探索更新,通过抓住文化名人易中天和全国主流媒体点赞推介洪湖莲藕的出圈机遇,打造“洪湖藕汤一条街”,让市民游客在欣赏演艺和餐饮消费的过程中,感受浓浓的洪湖风情。

  公共文化空间扩容增量

  一河两岸,一座非遗文化展陈馆成为洪湖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8月28日上午,洪湖市群众艺术馆新馆(非遗文化馆)正式开馆。展馆分为“艺”“韵”“礼”“技”“新”5个单元,通过近50件实物、200余张图片及1.2万余字的文字说明,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洪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传统展览的基础上,场馆增添了互动体验区,通过打造动静结合、视听融合、科技感强、互动性高的非遗展示空间,吸引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让非遗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开馆以来,洪湖市非遗文化馆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3000人次。

  近年来,洪湖市积极探索建设公共文化新空间,不断扩大城乡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覆盖面,文化展馆、城市书房、艺术街区的相继建设,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一座座精神乐园,同时,依托现有的文化阵地,举办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文化展览。

  春节期间,洪湖市“龙吟新春·2024甲辰龙年龙元素文物藏品特展”惊艳亮相,一件件与龙相关的馆藏文物和民间藏品集结成展,邀请市民游客“在博物馆过个文化年”。截至目前,洪湖市文旅局先后举办“龙元素”文物展、“迎国庆”书法展、“光影礼赞·大美洪湖”摄影展、“洪湖赤卫队”藏品展等各类展览共24次。

  通过融合各类资源、不定期组织主题展览,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形成全新的复合公共文化空间,为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充实、更为丰富的历史人文体验。

  (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