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雅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期间,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楚文化是荆州最有价值、最有时代感、最具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优势资源。近年来,荆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工作要求,切实推动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与发展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楚文化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荆州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荆州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从楚文化历史荣光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一是远处看。致力打造新时代荆楚文化权威阐释地、场景再现地、活动聚集地和文旅目的地,对接《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高标准编制《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规划》,明确重点目标任务,制定《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三年推进方案》《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指挥部运行机制》《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工作职责》。二是大处谋。以实施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荆楚文化研究阐释等“十大工程”为抓手,科学统筹规划古城“小样板”项目,其中荆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拟新建45250平方米楚文化博物馆、20570平方米荆州文保中心以及5991平方米地下建筑,项目建成后,楚文化博物馆将成为展示楚文化的重要窗口。三是新处闯。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攻克了楚简全过程系统保护新技术,保护成果显著,其对饱水简牍和木漆器的修复量占全国同期总量的绝大部分。荆州方特运用新技术,将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与楚文化精妙融合,打造演艺精品。楚文化数字产业园已入驻新技术业态公司、创新工作室等市场主体76家,实现产值5亿元。
推进文旅融合,文化与市场共生。旅以文为魂,文以旅为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省委要求把文旅融合发展放在文化强省的突出位置。荆州始终坚持以楚文化为内核,带动发展旅游产业。一是兴文化。组织创作汉剧《绝色凤华》,展现战国时期楚国漆工毕生研制髹漆工艺,敬业精益、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常态化开展楚简、汉绣等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围绕“沉浸传非遗”,集中组织多项非遗体验、展示展演,引导群众近距离感受楚文化之美。二是抓项目。荆州方特二期、荆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化中国》电影艺术教育中心与电影艺术文化园等一大批优质文旅项目正有序推进。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已于今年9月开工,南纪门历史文化街区项目计划明年3月开工,南门大街城市更新项目计划明年春节前完工。纪南文旅区扎实推进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形成文旅互补、文旅和鸣的良性循环。三是优配套。全市积极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新能源充电等旅游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打通鸡公山路、子文路等断头路及瓶颈路,提升快进交通网络衔接效能,围绕荆州方特、园博园等景区打造夜经济圈,创新消费场景,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促进文化传播,内宣与外宣联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荆州切实扛起楚文化保护传承大旗,构筑楚文化传播传承高地,不断提升楚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力。一是重推介。结合2023-2024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活动,邀请电影人读、写楚简,为荆州量身创作系列AI影像短片,优化楚文化线路推介,推出“与辉同行”同款直播路线、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明星同款打卡路线等,大力推动楚文化对外展示交流。二是谋合作。积极与中国社科院、高校推出楚文化研究课题,实施一批政策导向型、理论创新型、实践探索型研究项目,首届楚文化节邀请海内外上百名专家学者共同探寻楚文化传承发展之道。推出一批具有决策影响、学术影响、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积极邀请《中国日报》《香港商报》记者来荆采访,推出《马匹、历史、战车和诗歌》等报道。三是强外宣。近年来,荆州“微型楚文物展”随我国海军“荆州舰”出访亚非欧三大洲二十国,在3万多海里的航程中烙下了深刻的楚文化印记。“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青铜时代瑰丽浪漫的楚文化,今年通过HI JingZhou海媒账号发送推文近千条,如制作合作视频《荆楚文化国情研习营走进荆楚非遗传承院》《歪果仁荆河戏初体验》在外网浏览量达5万余次。
荆州大地,目光所及皆楚色。荆州将始终以楚文化为魂,切实把文化力量转化为发展增量、城市能量,努力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精彩答卷。(作者单位:荆州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