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13日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全面通水10周年!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12日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受益人口超过1.85亿。

  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当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南水北调工程从战略上、全局上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有力改善了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

  “通水以来,工程年调水量从20多亿立方米持续攀升至10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北方许多城市的供水生命线,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东线工程在齐鲁大地上形成了T字形的供水‘大动脉’。”王道席说。

  随着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供水区域不断延伸,受水区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受益范围由大中城市向农村拓展。在河北,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因南水到来,告别了祖祖辈辈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10年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中线一期工程保持在Ⅱ类及以上。通过水源置换和河湖生态补水等措施,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永定河等众多河湖重现生机。

  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王道席说,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取得积极进展,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正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做好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准备工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