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姚文萱
百里洪湖,烟波浩渺。桥市镇位于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南端,是洪湖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桥市镇财政管理所始终坚持“秉公理财,廉洁服务”的理念,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孜孜不倦为人民群众聚财理财,助力乡村振兴,让一方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该所荣获“省级示范财政所”等荣誉称号。
干事创业 美在干部作为
走进桥市镇财政所,“永远跟党走”五个大字耀眼醒目,大厅电子显示屏、办事告知栏、制度宣传栏等便民服务设施完备,党员活动室、荣誉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一应俱全。
美化、亮化、绿化的新风貌,得益于全体党员干部担当敢为的干事创业优良作风。面对设施老化、环境简陋问题,党员干部坚持“开源节流”抓建设,想点子、出力气,克服资金紧张、人员年龄偏大等难题,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打赢一场环境改造攻坚战。
一直以来,桥市镇财政所坚持党员带头、制度优先,强化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田间地头和企业一线开展党建活动,开展党纪教育、政治理论、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学习,形成讲纪律、讲规矩、讲能力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在桥市镇财政所,“办事讲规矩”的制度标语随处可见。小到会议、考勤、财务、办公,大到内部控审、资金监管、预算审查、支出审核,该所建立健全7大类29项管理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制度管人,以制度促规范。同时,推出权力清单、便民服务清单,做到凡事有据可依、有制可循。
“用最热心的服务,给群众最满意的答复。”该所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始终坚持群众的事情马上办、高效办、能办则办。以“减程序、减时限”为目标,在便民服务大厅内设立政策咨询台、业务办理台,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针对特殊人群特别实施委托办理和上门服务,打通办事“最后一公里”,让服务更有速度、更有温度。
提质增效 美在管理创新
改革关乎民生,创新决胜未来。在“数字财政”建设道路上,桥市镇财政所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打破乡镇“数字鸿沟”,利用数字化技术动能推动基层财政监管效能跑出“加速度”。
“三资”管理是农村财政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该所在严格实行“一村一账户”基础上,打好“铁算盘”,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职能。强化资金信息录入和监管,将各级财政资金分项目、分类登记入账,实现数据实时监控、资金实时查询。健全资金全过程监管,依托财政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预算支出和政府采购资金支付审核,对每笔资金的“收、拨、用”实行严格地动态管理。健全财政补助性资金、项目建设类资金和镇村基本支出资金的监管机制,跟踪监管项目实施、验收、资金报账等重点环节,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便民利民,智慧先行。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融合数据查询公示、行政审批、财务管理,创新开发了“智慧乡镇财政”平台。农户足不出户,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实时查询农户补贴、村级公示、资产资源发包等最新信息,随时查看各项村级财务数据,还可以线上完成申报、审核、审批、签字、资金拨付等全流程工作,真正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跑路难、签字难、排队难三大难题,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乡镇财政现代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目前,该智慧系统惠农补贴信息在线查询累计达到2263人次,实现村级增收31.68万元,完成村级资金审批34笔,审批最短耗时仅15分钟。
为让惠民惠农成果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全所工作人员集体上阵,利用村村响、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在各村各组的路口、道边张贴各类补贴资金公告,通过走村入户、重点核查等方式,逐笔核实资金兑付情况,确保全镇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及时、准确到位。2023年,共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838万元,涉及18340人次,无一户一人补贴资金错发、漏发。
此外,还积极利用美丽乡村资金800多万元,改造村容村貌13000余平方米;争取以奖代补资金77.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453盏,铺设碎石路面7183米,硬化路面1100米,乡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真正做到了“财政护航有力,民生实惠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