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18日
第A007版:书香荆外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一扇了解鄂温克族历史变迁的窗口

  □ 黄金铎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和深厚的民族志研究功底,精心创作的一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迟子建不仅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深入探究民族文化的学者。她通过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这片土地及其上生活的鄂温克民族的细致描绘,展现了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这部小说中,迟子建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历史交织在一起,通过一位年近百岁的鄂温克族老妇人的口吻,反映了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在她的笔下,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信仰和家庭观念跃然纸上,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她不仅描绘了这个民族如何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安家立业,还细腻地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界的那份深深的敬畏和尊重。鄂温克族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悲欢离合,更是整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缩影。

  《额尔古纳河右岸》仿佛是一扇充满魔力的窗户,透过它,我们这些充满好奇的外界人士得以窥见鄂温克族那充满神秘色彩、引人入胜的生活画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段文字的叙述,它更像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将鄂温克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额尔古纳河畔的风声,感受到鄂温克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敬畏。书中不仅描绘了鄂温克族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展现了他们面对现代化冲击时的坚持与适应,让我们对这个民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它不仅增长了我们的知识,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触动。

  迟子建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详实的民族史料,使得作品具有了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她对当地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世界。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迟子建不仅向读者展示了额尔古纳河右岸地区的自然美景,更让读者感受到了那里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此外,迟子建在小说中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她通过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态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同时,她也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使之不被同化和消亡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生态的深刻剖析。迟子建以其精湛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让这部小说成为了解和研究该地区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