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梦娴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重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未来产业的前瞻性谋划。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就要从“新”和“质”的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新”这一概念。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它源于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本质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对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追求上,旨在占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先机,从而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在某些领域解决我国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新”还体现在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上。新技术指的是超越传统技术创新范畴的突破,强调的是关键性与颠覆性;新经济则是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现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新业态则侧重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其次,新质生产力的“质”这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和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即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传统的要素和投资转移到创新上,关键性与颠覆性技术突破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动力,进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这种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而实现这一创新的关键在于关键性与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在技术突破的过程中,通过与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以及新型劳动对象的结合,从而产生更加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经济增长点的作用逐步减弱,需要更先进的生产力带来效率、质量和动力的变革。承载着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能够打破传统产业之间的界限,促进先进产业集群以及多元创新性平台的形成与发展。
解决主要矛盾。新质生产力可以解决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利用新质生产力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需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发展,进而提供更多的优质高端产品,为人民群众创造丰富坚实的物质基础,提升其幸福感与安全感。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而产业则是这一进程的承载平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产业的革新,实现创新技术与产业资源的有机结合,确保科技成果能够迅速地应用于具体的产业和产业链之中,从而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培育并壮大新兴产业,并着手布局未来产业,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在产业高端化领域,应特别关注大飞机和工业母机等关键行业的高端装备引领作用,创新并突破一系列标志性重点产品,以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在产业智能化方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设备和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智能化生产,构建智能工厂和智能供应链;在产业绿色化方面,应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推动制造工艺的创新和设备的改造,强化绿色制造业,发展并壮大清洁能源产业。
发展并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这些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以及产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等手段,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飞跃式发展和壮大。
培育并前瞻性地规划未来产业。未来产业包括脑智能、元宇宙、量子信息、生物制造、未来显示等。未来产业的投资周期较长,风险相对较高,但对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后,为了把握和引领新的产业革命,必须进一步发展新一轮的新兴产业。因此,需要通过相应的产业政策,提前进行规划和布局未来产业,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荆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