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向士金 孟宇翔
近年来,松滋市以强县工程为抓手,聚焦守底线、兴产业、提品质、促改革,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松滋市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GDP突破500亿大关。2024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荆州前列。
聚焦“守底线”政治责任 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底盘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松滋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耕地面积常年保持在127万亩以上,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11万亩以上。荣获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耕地流出整改工作表现突出奖,并获奖励资金500万元。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集成推广种肥同播、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农业技术,着力实施油菜轮作、集中育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生产模式,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面积分别稳定在62万亩、36万亩及28万亩以上,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占比达44.5%。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织密织牢“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防返贫监测网,近年来,共识别三类监测对象2377户6083人,消除风险2007户5084人,风险消除率达83.6%。坚持开发式帮扶和兜底保障、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分类落实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等帮扶措施,有效带动搬迁群众人均年增收1878元,2023年脱
贫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6586元,同比增长12.4%。
聚焦“兴产业”发展动力 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推进农业规模化。坚持“以水促产”,以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打造江河流域瓜菜、洈河流域橘柚、南北河流域油茶、庙河流域苗木、洛溪河流域脐橙等5个万亩产业片和20个千亩示范基地,培育出一批产业强镇和镇域经济强镇。街河市镇、卸甲坪土家族乡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八宝镇上榜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做大市场主体。聚力打造粮食、畜禽、果蔬、休闲农业四大产业链,制定出台《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技改扩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90个,家庭农场1331个。
擦亮特色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积极支持培育“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到67个。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楚味在滋”“松滋鸡”等公用品牌,小南海甲鱼、八宝垸软香米获“农耕农品”认证,特色产品“松滋鸡”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推动融合发展。围绕“一主两副多级”的全域旅游布局,培育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采摘、旅游度假、生态民宿等五大业态,形成了洈水运动休闲小镇、卸甲坪康养小镇、小南海生态涵养、稻谷溪湿地公园等一批农旅融合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卸甲坪旅游区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游客443.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71亿元。
聚焦“提品质”服务民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基础设施焕“新颜”。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持续深化“三链三化”改厕和运维管护模式,全市累计建改农村户厕68527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6%,61处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和299座公厕运行实现在线监测。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到镇进村,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关于选取部分县乡地区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的通知》推广试点,优先在经济强村、人口大村、交通节点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充电设施,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得了城、进得了村、回得了家”。积极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探索形成“邮快合作”运营模式,全面建成“1+16+N”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覆盖率达100%。
公共服务展“新貌”。高质量推进“9416”教联体建设,2个教联体被纳入省级示范试点,4个教联体获得荆州市级示范教联体称号,“学在松滋”品牌成势见效。积极推进“1+6”环中心城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初显,建成“1+1+N”模式,全量切片扫描量居荆州县市区第一。积极探索破解老龄化难题,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一体养老服务模式,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9家、养老服务综合体7个、县乡村照料中心276个。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下沉,探索建立“小松帮办”便民服务体系,2024年,累计帮办代办58.6万件,综合满意率达98%。
文明乡风谱“新篇”。坚持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
出台《松滋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有序开展移风易俗。《集体升学礼“博士村”拒绝升学宴》先后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湖北日报、文明湖北等媒体刊登。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活动,每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300多场,通过以文化人,实现凝心聚魂。
聚焦“促改革”重点任务 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小田并大田”改革深入推进。锚定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集体)增收目标,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相结合,有力有序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区域新增耕地303.91亩,33709块“小田”集并成13980块“大田”,地块减少58.52%,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稳步提升。
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着力构建为农服务体系,成立松滋市智联城乡供应链有限公司,建立“农资链”“粮油链”“日用品链”“再生资源链”“特色产业链”等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数字供销”服务三农“三集”新模式,畅通农副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八宝镇白水淌村开展“供销助农大集”进小区活动,15万斤应季果蔬“从田间地头直达居民餐桌”,实现营收45万元。
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扩面提质。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小农户”社会化服务模式,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5家,服务农户4.5万户,服务面积70.85万亩,取得了集体提能、主体提质、农民增收的“三赢”效果。松滋市智科农服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被确定为湖北省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