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融欣)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开展以来,监利市高度重视,制定《监利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四普”工作。
监利历史悠久,是伍子胥、申包胥等名人故里,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监利境内有大溪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监利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保存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存,文物资源丰富。
监利市域面积3460平方公里,辖3个乡、18个镇、2个管理区、1个经济开发区。普查范围之广、文物点数之多,给普查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
今年5月,监利正式启动“四普”田野调查工作。为高效高质完成田野调查,市普查领导小组及时组建工作专班,将普查任务落实到人。工作专班多次召开推进会议,对“三普”、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已征集文物线索等工作进行梳理汇总,并利用奥维地图合理规划普查路线,为田野调查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酷暑到深秋,艰苦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没有让普查队员们望而却步。他们大多数来自监利市革命历史博物馆,长期坚守在文物工作第一线,曾参与过“三普”、长江文物资源调查、考古调查等业务工作。“四普”工作中,他们严格遵循应查尽查、应保尽保原则,不放弃任何一条文物线索,他们的身影遍布全市67个社区、323个村落的每一个角落。正是这种恪尽职守、谨小慎微的工作作风让田野调查得以顺利推进。
截至11月底,监利市共调查721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复查文物点716处,新发现文物点5处,完成率100%。
下一步,监利将持续推进“四普”工作,加大文物线索征集力度,对田野调查进行资源整理、数据复核等,建立完善的文物信息数据库,为高质量完成监利市“四普”工作努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