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26日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用关爱托起残疾人的幸福梦

  □ 记者 孙煜瑶 郭佩月

  开栏语:今年年初,荆州发布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全市各级各部门对照清单要求,主动认领、倒排工期、紧扣节点、有序推进,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民生实事清单”变成“人民幸福清单”。

  临近岁末,民生实事项目进展如何?今起,本报推出“2024荆州民生答卷”专栏,盘点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成果,带您感受这一份份有厚度更有温度的幸福答卷。

  今年,市残联认真落实惠及残疾人的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免费为6670名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服务,为19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1950名0岁至14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本着“救早救小、应救尽救”原则,市残联携手市级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服务机构、定点医院,用心用情对听障、智力、孤独症等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

  4岁的乐乐(化名)患有双耳听力障碍,安装耳蜗后经过1年多的康复训练,现在他基本可以正常交流,明年就能开启幼儿园生活了。乐乐的母亲陈女士说:“以前,孩子什么都不会说,在康复定点服务机构训练后,现在基本的沟通没有问题,家里人都很高兴。”

  今年6岁的小煜(化名)被医生确诊为孤独症,因发现干预得早,经过2年半的康复训练,目前,他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很大改善。“孩子爸爸一个人上班,我在家专职带孩子康复,负担很大,每年残联给予我们康复费用补贴16000元和生活补助5000元,很大程度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小煜的母亲艾女士说。

  针对困难残疾人出门难、洗浴难、做饭难、如厕难等问题,市残联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制定“一户一策”方案,因人而异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改善残疾人居家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64岁的陈大爷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右腿行动不便,平时主要靠老伴照顾。市残联对陈大爷家里卫生间进行改造,安装了马桶、洗浴椅等无障碍设施,厨房也配备了热水器、安全灶具和智能化抽油烟机。(下转第2版)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