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中
唐代大历年间,也就是公元766年至779年期间,杨凭、杨凝、杨凌兄弟三人,接连进士登第,盛名一时,传为美谈,号称“三杨”。其中,杨凭担任过京兆尹、太子詹事,杨凝官至兵部郎中,杨凌官至大理评事。而且,“三杨”皆负诗名,并且都有作品传世。笔者查阅史料,很想了解他们兄弟三人与荆州的文缘,但目前只发现了杨凭和杨凌的诗各一首。特予赏析,以飨读者。
七言绝句《送客往荆州》是杨凭的代表作,也是他与荆州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联系。其诗曰:“巴丘过日又登城,云水湘东一日平。若爱春秋繁露学,正逢元凯镇南荆。”前两句,描述友人经过巴丘后又登上城池,看到湘东地区云水相接、一片平静的景色,交代了友人行程的地点以及所看到的自然景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氛围。后两句,借用春秋时期知名学者董仲舒的著作《春秋繁露》,代指儒家经典和学问;而元凯,乃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衰,曾镇守南荆,是古代贤才。这里用来勉励友人,要像董仲舒那样博学多才,像赵衰那样在荆州有所作为。这首诗以景衬情,借对友人行程中所见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友人前往荆州的美好祝愿,表达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杨凌所作的是一首五言绝句,题为《贾客愁》,诗中写道:“山水路悠悠,逢滩即殢留。西江风未便,何日到荆州。”贾客者,商人也。这是一首描绘贾客旅途艰辛与渴望归期的诗。商客行船的水路漫长遥远,“悠悠”二字不仅描绘出山水之间路途的漫长,也暗示了贾客行程的单调、孤寂以及心中的惆怅。行船最怕遇到浅滩等阻碍,一旦遇到就会耽误行程,这表现出贾客在旅途中经常遭遇这种意外的阻碍,进一步加重了他的烦恼和焦虑。风向对于行船来说至关重要,如果风向不顺,行船就会变得艰难且缓慢,这里体现出贾客对自然条件的无奈。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荆州呢? 荆州,是贾客此次行程的目的地,也是一个商业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贾客渴望尽快到达,但路途上的种种困难让他对何时能够抵达荆州充满了担忧和不确定,所以才有了标题中的一个“愁”字。整首诗,山水之美与旅途之苦交织在一起,情感真挚而又深刻,读后令人既感到无奈,而又充满了期待。
至于杨凝,在仕途上曾担任过山南东道节度使樊泽的掌书记,樊泽移镇荆南,杨凝亦随之。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治所设在襄州(今湖北襄阳),其辖区包括今湖北、河南、陕西三省的部分地区,其中包括荆州。而荆南,则代指荆州的地域。因此,笔者认为,杨凝很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荆州的事务和人物,对荆州有一定的了解。目前,虽然还没有查阅到杨凝直接写荆州的诗,但他的诗主题广泛,包括送别、咏物、赠别等。这些诗中可能蕴含着对荆州的描绘或情感表达,只是没有直接点明荆州而已。对此,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