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4年12月30日
第A001版:01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组产村管”改革打通发展堵点

公安县唤醒10余万亩“沉睡土地”

  编者按:12月29日,《湖北日报》一版聚焦荆州市公安县,推出该县通过“组产村管”改革,实现村集体经济大幅增长、村民利益最大化的报道。今日,本报予以全文转发。

  本报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王丙全 何辉 通讯员夏峻 王文初)“如果村民小组的机动地全部收回来,由村里统一改造、公开发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将突破300万元。”12月18日,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嘴村党总支书记王维看着村里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对来年充满期待。

  龙船嘴村地处公安县西南端,曾是全县最偏远、最落后的地方。全村10573亩耕地,高低不平,且被分成4000多块。“打工潮”兴起后,村里青壮劳力大量流失,土地撂荒严重。这些地被亲戚朋友或村组干部“捡”走代种,久而久之成了糊涂账。

  前几年,公安县开展农村“三资”(资源、资产、资金)清理,龙船嘴村共清出机动田3300多亩,其中2400多亩散落在15个村民小组,或由小组长代管,或被少数村民占用,村集体基本没收益。

  2023年6月,龙船嘴村抢抓高标准农田改造契机,推行“小田并大田”,尝试招引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可是,“隐藏”的机动地如何处置? 土地流转收益归谁? 组级生产花费如何保障?……一系列难题摆在村“两委”面前。

  “原打算把这些地一次性收到村里,结果遭到小组长、种植大户强烈反对。”王维说,当时改革没有先例,政策上也没有明确规定。

  经过反复协商,龙船嘴村从二组、三组、九组开始试点,收回675亩机动地,并按照“村六组四”的办法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同年底,这批土地被挂到公安县农村“三资”智慧服务平台公开发包,很快就被经营主体以每亩667元的价格拍下。

  “一开始很不情愿。”九组组长陈昌明说,过去他代管小组的124亩机动地,每年每亩向种植户收取70元承包费,用于组级生产事务开支。现在交到村里,总收益从8000多元增长到8万多元,组里分到3万多元,心里这才服了气。

  两年来,龙船嘴村累计盘活组级机动地900多亩,推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村里新修了生产路,装了路灯,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6月以来,公安县在258个行政村全面推行“组产村管”改革,累计清查出组级土地资源21189宗13.71万亩,组级资产4028宗,组级资金2102万元,其中40宗1683亩土地重新挂网,拍出287.5万元;有1.8万亩土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80万元左右。

  “过去农村组级‘三资’无人过问、难以监管,既没有发挥应有效益,也容易滋生腐败。”公安县委书记严广超说,在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推进组产村管,实现了资产增值最优化、群众利益最大化。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