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诗军 杨本滋
前委在各纵队建立政治部,在各级配备了政治委员(连称政治指导员)。政治部除负责部队本身党政工作外,还做群众工作,打土豪,没收的物资亦由政治部统一负责处理。部队以连为单位建立党支部。前委还作出在部队中重新登记党员,加紧党员训练,各纵队开办党小组训练班,各级党支部按期开会,按期收缴党费,从雇农、贫农、手工业者出身的干部战士中发展党员。同时决定编印《红军通讯》《红军生活》等刊物和小册子。前委注重继续发挥士兵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发扬政治、经济、军事民主。以连为单位建立伙食机构,指战员的生活待遇完全平等,连队还成立了伙食委员会,由战士自己管理伙食。军事上抓紧战斗间隙进行基本战术训练,并通过召开战后总结会,发动士兵开展公开批评,以提高部队军事素质。军部还设有一个教导队,专门训练基层干部人才。新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虽然存在“调查工作不能独立”“政治训练不充分”“党的组织薄弱”“军部不健全”“地方观念很浓厚”等缺点,尚需要克服和弥补外,但有许多别的部队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是由群众斗争中生长出来的,没有旧式军队中的旧习惯;(二)有阶级的党(觉悟),很能自动地与民众接近;(三)能坚(艰)苦耐劳,长于夜行军。(鄂西特委1930年5月向中共中央的汇报材料《鄂西游击战争的经过及其现状》。)”历史证明,红六军的成立及其军政训练的加强,完成了鄂西地区革命武装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分散到集中的重大飞跃。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建军,标志着鄂西地区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武装,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发展壮大,成长为一支正规的人民军队。同时,也标志着洪湖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
红六军成立后,根据鄂西特委关于迅速恢复和巩固江、石、监、潜、沔交界的根据地,建立联县政府的指示,于1930年2月7日在江陵新观召开有万余军民参加的“二七罢工”纪念大会,誓师出征。次日即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一路连克龙湾、熊口、老新口、张金河、新沟嘴、渔洋镇等重要集镇。接着攻克潜江县城,缴获长短枪70余支,子弹4000多发,并生擒国民党潜江县警察局长、教育科长、堤工局长及土劣多人。其间,红六军两战郝穴,声威大振。
郝穴位于江陵县境东南部,距县城荆州90里,依江傍湖,上控荆(州)沙(市),下踞监(利)石(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驻鄂西第十四旅派两个营协同400余地方常练队据守在这里。镇外设置鹿砦,构筑工事,戒备森严。1930年1月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沙市以下的广大平原湖区已成为苏维埃有效管辖地域,而郝穴仍为敌人盘踞,是苏区内的一大隐患。为此,红军决定消灭郝穴之敌。1930年3月初,县委派出人员和红军侦察员潜入郝穴侦察。7日夜,红六军直逼郝穴镇郊外。8日拂晓,红六军突击队在猛烈的火力掩护下突入镇中心,县委组织赤卫队和革命群众肩扛红旗,手持大刀、梭镖,呐喊助威。刹时,寂静的郝穴枪声大作,杀声四起。守敌不知虚实,顿时乱作一团。经过激烈的巷战争夺,9日上午9时结束战斗,红军共歼敌400余人,缴获200余支枪,不少敌军被逼跳入长江。战斗结束后,镇压了罪行累累的反动分子8名,没收了3家土豪劣绅的财产。
红军攻占郝穴,极大地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不久,国民党第十四旅趁红军转战外地,调第二团侵占郝穴。4月下旬,十四旅第二团又以一个连攻占郝穴以东20里的苏区腹地重镇普济观,形成对根据地的直接成胁。面对敌人一时的嚣张气焰,红六军在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制定了强攻普济观巧取郝穴的作战方案,拔除敌人插在根据地腹心的两颗钉子。4月28日凌晨,红六军包围普济观之敌,在镇内党员的配合下,先摸掉敌军岗哨,消灭把守城门的敌兵。随后大批红军冲进镇内,展开激烈的巷战,全歼守敌一个连,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国民党第十四旅旅长彭启彪闻讯后,亲率第一团的两个营赶到郝穴,同第二团两个营会合,计划分三路围攻普济。北路一个营,由白马寺、芦巷,过雁雁桥南犯;南路一个营,由蛟子渊,经金果寺、覃堤口、杨岔路北侵;西路以两个营兵力从永兴桥、侯家垱直取。三路人马于5月1日凌晨同时赶到普济观外围。红军侦知敌军围攻普济观的计划,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暂时放弃普济观,将敌引至普济观以东的普福寺予以围歼。为了打好这一仗,县委调集县、区赤卫队参战,组织数百人的担架队救护伤员。
5月1日凌晨,西、南两路之敌在侯家垱和覃堤口两地遭到红军阻击,敌军见红军人数不多,妄图一口吃掉。红军且战且退,按预定计划将敌引向普济观、刘剅、砖井方向。敌追到普济,发现是一座空城,乃以一营入城占领,修补战壕,另两营继续尾追红军。当敌人进入普福寺以东红军伏击圈时,遭到红军强大火力的围攻,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大半,部分拼命回窜。红军一鼓作气,追击到普济土城下,将城围住。北路之敌抵达雁雁桥时,发现木桥已被拆除,敌兵望河生畏,束手无策。正在这时,红军突然兜后冲杀过来。敌军在前是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被红军打散,大部被歼灭。红军俘敌80多人,缴获机枪4挺、步枪100余支及大批弹药。
三路敌军都遭到了红军伏击,伤亡惨重,剩下七八百残兵龟缩在普济城,妄图凭借工事死守待援。随着敌我实力、士气的变化,红军决定改变战术,强攻普济。这时正刮着东南风,红军点燃普济观东街敌军驻扎的民房,顿时浓烟滚滚,烈焰腾空。敌军害怕葬身火海,仓皇打开西门向郝穴方向逃窜。红军早已在谭家湾、侯家垱、林湖和永兴桥设下一个巨大的口袋阵。当800敌兵进入口袋阵后,遭到猛烈袭击,死伤过半,剩下的逃往郝穴。部分红军战士乘机夹在溃敌中,“混”进了郝穴镇。尾追到郝穴的大队红军和混进镇内的红军战士里应外合,顺利攻取郝穴镇。红军攻克郝穴后,改郝穴为市,建立市委和市苏维埃政府。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迁到这里,郝穴成为江陵苏区的政治中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