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夏自宇 通讯员鲁萌 胡艺之 万衍)“没想到做完手术就自然醒过来,手术也不疼,还能下床活动”。2024年12月25日,罗奶奶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心胸大血管外科顺利完成非插管(Tubeless)保留自主呼吸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第一天就能下床活动。
类似于罗奶奶这样的手术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已开展了10余例,肺叶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肺部病变的常见手术方式,传统方法是在病人全身麻醉下,将双腔支气管导管置入患者气道,借助导管的特殊结构,通过机械通气实现双侧肺的隔离通气。然而,双腔支气管导管的置入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咽喉及气道黏膜造成刺激或损伤,同时,需中断患者自主呼吸,术后呼吸恢复较慢,存在肺不张等风险。
经过MDT商讨,麻醉科医生肖锦亮决定采用非插管(Tubeless)方式为老人实施麻醉,术前通过高位硬膜外连续阻滞术中镇痛和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中手术和麻醉所带来的循环不稳定,再通过镇静药物与喉罩插管的应用,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减轻患者身体负担,保留自主呼吸的同时,降低呼吸对手术的影响,快速促进术后呼吸恢复,减少由于双腔管插管带来的气道与粘膜损伤。
非插管(Tubeless)麻醉下肺叶切除术不仅满足国家对快速康复外科的建设要求,也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医疗同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分享,更为荆州地区患者带来了福音。该院麻醉科负责人张鲲表示,麻醉的核心就是保障整个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非插管(Tubeless)麻醉下肺叶切除术是外科与麻醉团队的一次高度配合,有利于高龄等特殊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的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