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04日
第A001版:头版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农村厕改 “改”出文明新生活

  □ 记者 宁茹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发展的注脚,农村厕改关乎着民生。去年以来,松滋市将“厕所革命”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结合,以“小切口”破解“大民生”,探索出“三链三化”运维管护新模式。

  松滋涴米河穿红星村而过,涴米河全长12.2公里,滋养着涴市、沙道观两镇七村1.8万人。该村将厕改与粪污无害化治理相结合,逐户设计,一户一策,将农户的厕所污水、洗涤脏水、餐厨废水分类接入微动力处理设施,通过A2/O技术工艺处理后,实现尾水回用或达标排放,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5.7%。同时,采用“厕—肥—菜”循环种养模式用尾水进行还田后,松滋每年利用厕所粪污及尾水资源27万余吨,化肥施用量减少2.7%,农村粪口传播类传染病发病率相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以前(2016年)下降44.67%。厕改后,前后庭院从以前的“脏乱差”变成“小果园”“小花园”。

  农村厕改,改好更要管好,松滋市结合实际,营造“监管链”,让运维“常态化”。该市落实村级户厕信息员255名,公厕管护员251名,选聘第三方公司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管护主体,分区划块,分片负责;建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及时知晓、问题立行立改,高效快捷;对每个集中处理工程张贴二维码,群众可以随时扫码,了解工程基础信息、运行数据和问题反馈情况,锻造“责任链”,实现管护“体系化”。

  目前,松滋市已完成高标准建改农村户厕66803户,农村公厕299座,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集中处理设施61处,全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3%以上。改厕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农村厕所革命六个典型案例之一,进一步擦亮了“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金字招牌。

  松滋是我市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2024年,我市实际建改63900户,一户户“小家”如厕环境的改善,背后是我市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的大民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