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明林
近年来,荆州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技术支撑,助力荆州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构建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系统。
涵养科技创新底蕴
区科技局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2024年,共认定荆力工程、诚智机械等6个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创建省、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6个,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主动辅导科技项目申报工作,2024年分别向上推荐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个、13个,为创新主体争取科研帮扶。
做好成果转化对接
2024年,荆州区共开展10余次成果转化活动,邀请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5所高校和本地企业参加,现场促成3个校企合作项目签约,重点促成荆州市水韵水务设备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大学签订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表系统研发。同时,以省级科创供应链为着力点,宣传推动企业300余家入驻,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对接277条,41条已完成需求对接。
建设转化政策保障
荆州区还对荆州市地域范围内向荆州区企业转移转化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按照实际成交价的3%给予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补贴。2024年,累计向杂交油菜新品种“挺油杂1号”选育等2023年度成果转化项目发放补贴164万元。
产学研结合,不仅点亮了企业“科技树”,更将“书架”上的知识转化为“货架”上的产品。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区域综合竞争力,为荆州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区科技局将继续辅导企业与高校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针对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积极对接、解疑答惑,当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