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08日
第A003版:报告解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竞进有为 交出“荆”彩答卷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如山厚望、似海深情,亲临湖北、把脉定向,为荆楚大地送来强大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和前进动力。

  这一年,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为牵引,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荆州篇章迈出坚实步伐。

  这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锚定“两地两区一枢纽”功能定位,统筹做好稳增长、强科技、壮产业、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较好完成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竞进有为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有望冲刺3500亿元。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

  接待游客89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9亿元。

  粮食总产连续10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

  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

  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34.4%。

  2024年工作回顾: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必答之题,全力以赴稳预期、强信心、抓统筹,推动经济回暖向上、进中提质。

  ●  主要指标全省领跑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有望冲刺3500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

  ●  项目投资稳健有力

  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81.1亿元,保障项目建设用地2万亩。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7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32个,仙鹤新材料、史丹利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荆荆高铁开通运营,武松高速洪湖段全面建成,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全面进入主塔施工阶段,观音寺长江大桥南岸主塔突破两百米。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成功举办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等系列活动,接待游客89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9亿元。限上批零住餐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沙市区、监利市、松滋市获评第二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产业支撑持续增强

  坚持把壮产业作为强市之基,统筹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蝶变向新、加速崛起。

  ●  优势集群更加凸显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87家,总量达到1735家、居全省第4。华鲁恒升、云图新能源等百亿项目全面发力,美的“空冰洗”年产值达到250亿元。10个产业集群获评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现代化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优势产业完成产值242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

  ●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自主搭建和引进供应链平台23个,上链企业1800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71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5%。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2家、单项冠军企业58家、5G工厂6家。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荆州经开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江瀚新材料等13家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百强。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

  ●  创新赋能乘势突破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0家,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9.5%。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粮油作物试验基地落户荆州,航天南湖、合聚高分子等7家企业入选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齐力聚合、联仕新材料等46家企业入选全省科创“新物种”名单。上榜全国百强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

  城乡融合持续深化

  坚持把“双集中”作为牵引之策,强化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区域协同,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和乡村振兴质效整体性提升。

  ●  城市面貌加速改观

  编制完成市域战略规划。荆州新城城市展厅等8个项目建成投用,大学城文创中心二期等8个项目基本建成,中心城区“一主两副、七个组团”格局初步形成。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57个,完成城镇燃气“问题管网”改造727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0253个、充电桩9604个。中心城区新增口袋公园26个,连通步道、绿道、碧道31.8公里。全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收官战,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查验收。

  ●  强县工程深入推进

  松滋市入选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沙市区连续三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荆州区上榜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洪湖市获评全国县域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百强县。江陵县建成新能源新材料首个百亿级产业。石首市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公安县、监利市获评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  乡村振兴有力有效

  打赢2008年以来最严重的两轮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入梅后连续强降雨、入秋后持续高温干旱三场抗灾救灾攻坚战,全面加快盐卡闸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总产连续10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加快建设,中国供销荆州智慧冷链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恒泰农业、井力水产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净增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48家。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人口83万人。新改建农村公路696公里,石首市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县乡寄递物流体系全面建成,江陵县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创建示范区。

  ●  区域协同更加紧密

  宜荆荆都市圈23个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0亿元,1010个事项实现圈内通办。

  发展动力持续汇聚

  坚持把强动能作为长久之计,靠改革破难题、以开放增活力,推动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  重点改革不断深化

  大财政体系建设试点扩面,盘活“三资”约214亿元。新组建荆江实业投资集团、荆州文旅集团,市产投集团完成实体化转型。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转设稳步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市县机构改革等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5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

  事项全量上线,338个“一件事”主题事项落地运行,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创历史新高。“十问十帮”温暖行动、电子营业执照“一网通投”分别入选全国、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荆州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市场主体获得感越来越强,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总量达到60万户。

  ●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新增开口破零企业45家,外贸进出口增长15%。荆州沙市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大关,提前三年达到设计目标。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建设加快,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9000万吨,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增长34.4%。江陵石化公用码头开港投运。万吨级海船直达荆州实现历史性突破。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把抓保护作为头等之事,持续攻坚污染防治,推动绿色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  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建立“1+9”专项工作机制,组建1189个驻村工作组、192个“尖刀班”尽锐出战,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综合治理。溯源整治排口1193个,排查雨污管网8162公里、完成改造3004处。排查涉水企业771家,整改问题842个。对4904家养殖场(户)实行台账管理,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治理6.6万亩。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全域合围、重点突破,湖区水质4月份以来有5个月达到Ⅳ类,全年除总磷外其他指标均达到Ⅲ类考核要求,顺利实现“一年有起色”目标。

  ●  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扩面

  “1+10+4+60”体系加快构建,118个项目建成达效。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山水项目基本建成,完成生态保护修复36.87万亩,石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9万亩。监利市老江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

  ●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

  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达到时序进度。长江干流荆州段水质保持在Ⅱ类,国家和省考核地表水劣Ⅴ类断面全面清零。400个年度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全面完成,PM2.5浓度、重污染天气、优良天数比例实现“两降一升”。化肥农药亩均施用量实现“九连减”,公安县入选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把惠民生作为施政之要,着力守底线、固底板、办实事,推动更多“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到83.2%,省级十大民生实事涉及荆州的70项任务、市级8大类24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全面完成。

  ●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

  劳务品牌唱响全国,新增城镇就业6.45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1亿元,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883套,交付“保交房”4756套。公积金新政释放资金13.19亿元、惠及14582户。中心城区“荆颐幸福食堂”实现社区全覆盖。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全覆盖,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全域全免。

  ●  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9280个,义务教育教联体覆盖率达100%。开设“爱心托管班”527个。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市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患者就诊实现“原地采样、交一次费、结果直达”。市肿瘤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市中心医院成为江汉平原地区唯一进入国考A级行列的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公安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防汛救灾实现“四个没有”。安全生产实现“一无两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7万件,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9.35%,石首市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市。电诈发案、亡人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42.86%、17.89%,百万人均命案数保持较低水平,连续四届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荆州成为全国最平安的城市之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