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文旅融合
市人大代表刘柳: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小切口低成本撬动大资源——抢抓战国楚服旅拍风口。建议利用现有旅游景区打造荆州妆造打卡路线,如荆州古城的“战国袍”、沙市码头文创园的民国路线、荆州方特的二次元等。同时充分发挥荆州纺织服装产业优势,打通国风服饰的生产销售展示上下游产业链,以规范的妆造产业链,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徐骆:依托荆州独特文旅资源,将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大力研发文创产品。突出文创旅游商品设计理念的创新,做到产品独特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融合统一,促进旅游产品转型提质升级。同时,扩大文创产品销售渠道,除在重点景区、旅游购物街区、游客聚集区设立销售点外,还要引导品牌企业开展线上营销和网络直播带货等互动营销,提高产品曝光率与文化传播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改革
市人大代表谭蜀娥:建议全面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促进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有效衔接。办好假期课堂、周末课堂,加强网吧等娱乐场所管控,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多维度、全方位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努力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联动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胡军: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建议推进乡村学校教学数字化转型,通过成立技术专班为试点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为乡村学校学生提供更多优质课程。此外,还需设立预算标准,为乡村学校采购与素质课堂配套的学习实践材料提供核心支持。
关键词:电商产业
市人大代表杨波: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要进一步细化政策赋能、项目引擎、资金倾斜、人才支撑、企业招引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要做到三个“全力以赴”,即围绕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推动镇域经济突破上全力以赴;围绕“小田变大田”、居间服务改革走深走实,在激发“三农”活力上全力以赴;围绕基层党建引领,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守牢底线上全力以赴。
市政协委员胡渺华:近年来,我市持续擦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湖北自由贸易区荆州协同区”等金字招牌,跨境电商业务迅猛增长。但仍存在产业规模不大、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营专业人才不多等问题。建议加强市场化引导,搭建助企惠企平台;常态化引资,搭建招商合作平台;数智化引领,搭建技术支撑平台;精准化引流,搭建运营协同平台;一体化引伸,搭建服务保障平台;专业化引育,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培育荆州平台经济新动能。
关键词:营商环境
市政协常委李克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依法维护企业的权益,营造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的社会环境,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探索依法处置市场监管领域牟利性职业索赔行为,并形成统一规范、统一指引、统一参照。建议职能部门明确界定“职业打假”行为,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引导诚信经营,提升经营主体守法经营意识,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引导经营者自觉抵制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不诚信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市政协委员王双玲:当前,我市基金招商主要聚焦于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基金规模超百亿元,通过撬动社会资本放大超过7倍,成功引进了先导集团、天津药研院等一批头部企业落地,基金招商引资总额超过300亿元,在全省排名前列。尽管在探索基金招商领域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建议革新考核政策,健全容错机制;发挥投行思维,丰富投资形式;搭建融合平台,打造基金产业链;借力社会资源,汇聚招商信息。
关键词:人才政策
市人大代表范方华:随着我市“4611”现代产业体系日渐成型,人才缺口日益凸显。建议荆州市各职校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科学设置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专业,并全力提升办学质量,满足广大学子选择高质量专业和优质学校的需求;市级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县级职教中心独立或联合开办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高职专业,培养更加全面、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市政协委员文婷:建议相关部门制定针对返乡青年的专项政策,完善返乡青年服务绿色通道和人才评价制度。聚焦青年的多元化需求,提供联谊交友、就业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建立多元立体的创业培养体系,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平台的集聚作用,为青年提供社会实践、权益维护、参政议政、反映诉求等服务,激发青年的返乡动力。
关键词:基础设施
市人大代表王勇:很多充电桩分散安装在地下车库不同区域,消防安全水平参差不齐,成为城市潜在的安全隐患。建议对小区、商业综合体内不合规、未达标的充电设备,实施“拆一还一”,即在全面清理整治后,同步安装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充电设施,并加强消防、监管设施的规划,让居民的“充电换电”处在可视、可控、可管的状态。
关键词:银发经济
市政协常委邱婧: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老年人日间养老服务机构、区域性老年助餐中心、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推进适老化建设与改造,加速打造“十五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有力。建议面向银发经济细分领域,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引进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探索银发+文旅、智能制造、医药大健康等产业。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将社会养老资源聚集到老年人周边、身边和床边,构建“社区居家机构相结合、医疗康养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把老年群体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着力提高老年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记者 田心怡 张林 彭润杰 伍丹 孙晓旭 佘海艳 张明金 王章青 赵叶秋 见习记者 艾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