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 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 祁芳梅
近年来,荆州围绕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加速“实数融合”,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全市传统产业注入新动力,壮大新质生产力。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转型仍存在一些制约。建议加快“链式”转型,高质量完成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目标的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转型试点城市,拓宽数字化转型产业链,将纺织服装、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纳入试点,全面加速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时,以“荆州市智能制造赋能中心”为转型主阵地,出台“自动化、信息化、精益化”三化融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构建高效转型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持续营造转型良好氛围,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艾周梦 整理)
加强养殖尾水治理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 鲁尧尧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荆州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尾水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为保护水环境生态平衡,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秉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充分挖掘水产养殖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潜力,着力加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规划养殖水域布局,稳定水产健康养殖面积,依法加强养殖水域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打造渔业绿色循环模式;促进养殖模式转型升级,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推进智慧水产养殖,完善养殖生产经营体系,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渔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同时,推进尾水养殖排放标准制定,加强尾水排放监管。
(艾周梦 整理)
完善“四个链条” 构建电商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 胡月梅
大力发展电商是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荆州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近年来,我市把握电商发展机遇,不断壮大经营主体,推动“四链”融合发展,电商发展态势向好。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市电商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品牌意识不强、侵权打击乏力、专业人才缺乏、配套体系薄弱等。为促进荆州电商高质量发展,结合前期调研、企业实际和全市现状,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链条,健全扶持机制、激励机制、保护机制,提振电商企业发展信心;完善公共服务链条,加强平台导入、资源导入、活动导入,为电商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完善品牌建设链条,提升品牌意识、产品品质、创新能力;完善人才培育链条,拓宽引人渠道、厚植育人沃土、强化留人保障。
(孙晓旭 整理)
应对贸易变局 推动荆州企业产品“出海”
□ 申焰
如何在新形势下推动荆州企业产品“出海”,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建议我市充分发挥“跳板市场”作用,将产供链延伸到北美洲、东南亚等区域,并将其作为“跳板”,迂回借道,推动荆州企业产品扬帆“出海”。同时,深化产供链国际合作,全力促进荆州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组织引导我市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建设产业园、发展海外仓,助力荆企出海、荆品出境;充分发挥“侦察兵”作用,持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发挥荆州国际商会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提前布局,全力开拓海外市场,助推荆州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构建跨境电商国家综试区,完善荆州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并携手国外顶尖企业及权威机构构建大宗跨境电商产业认证体系,全面提升跨境电商相关服务品质。
(孙晓旭 整理)
推进楚纪南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重现荆楚文化历史辉煌
□ 魏春霞
加快推进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建设,重现荆楚文化历史辉煌,对于打造荆楚文化保护传承核心区、推动荆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以楚纪南故城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但整体建设仍有待提速。建议突出考古利用,加快考古挖掘进度,建立考古挖掘与展示利用对接工作制度,稳步推进纪南故城遗址出土文物展示馆建设;整合相关资源,将遗址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改善人民生活等结合起来,共建共享、串珠连线,充分利用园博园景区资源,推进共建互赢;加快楚纪南故城遗址公园“一核、两带、三片、二十四景”建设,推进“两带”建设和出土文物展示馆改造工作,以较小投入让遗址公园尽快对外开放。
(艾周梦 整理)
抢抓新机遇 拓展基金招商新路径
□ 王双玲
当前,全市基金招商聚焦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成功引进了一批头部企业落地,基金招商规模超300亿元,在全省排名前列。
尽管在探索基金招商领域成效显著,但仍有亟待解决的痛点。建议市级层面尽快出台相关免责、容错机制,加强与市场化基金机构和GP合作,完善投资和考核评价制度;发挥投行思维,鼓励基金公司联合本地头部企业成立并购基金,沿头部企业产业链进行投资,同时在创投基金领域加大投入,引导相关项目落地;搭建融合平台,以社会资金为主导,配合地方政府投资,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专业性优势,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结合监管平台、投融平台等形成“募投管退”完整的基金产业链;借力社会资源,广泛借助基金招商优势,多渠道尝试风险投资、金融服务平台等合作模式,拓宽项目信息渠道,汇聚更多优质招商信息。
(艾周梦 整理)
“链式思维”“实数融合” 全力打造国家级婴童装制造基地
□ 严瑾
近年来,荆州市以探索运用供应链体系建设为“重要法宝”,引领纺织服装企业乘“数”而上、向“新”而行,健全完善“链长+链主+链创+行业协会+生产性服务业”的供应链体系,全力打造国家级婴童装制造基地。
荆州拥有近2000家纺织服装企业,但龙头企业少、数智化转型升级步伐较慢等问题亟需解决。建议以“链式思维”突破微笑曲线瓶颈,以技术创新提品质,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新型功能面料、先进纺织印染等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供需导向”健全贸易配套体系,探索建设荆州市纺织服装产业物流管理平台,用好省级供应链平台,加快区域产供链融合发展;以“实数融合”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支持龙头企业引领“链式”数字化转型,打造10家以上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激发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潜力。
(佘海艳 整理)
打造全国简牍保护研究展示高地 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存引领作用
□ 刘青
荆州作为出土简牍大市,不仅有相当数量的出土竹简,亦有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一流简牍研究平台和保护机构。
虽然荆州在出土简牍的整理、释读、物理保护等方面成绩斐然,但因展览和宣教不够、专业人才不够、简牍活化利用不够等,导致简牍“墙内开花墙外香”。建议加强简牍保护研究展示,对标“国际一流、全国领先、荆州领跑”要求,高标准建设简牍科研展陈场馆,让沉睡的简牍活起来,将之打造成为湖北文旅事业的新旗帜;高水平传播简牍文化,讲好简牍故事,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参与度,让冷门绝学走向大众显学;高段位激活“简牍+文旅”,引入社会力量,挖掘历史文化信息,活化文化资源,引导公众感受简牍魅力,让历史文化遗存引领荆州文旅高质量发展。
(佘海艳 整理)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教工作 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路
□ 易玲玲
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建议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健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形成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科学统筹社会资源配置,教育部门携手卫健等部门支持校地协同,建立学校与对口医院稳定对接机制,协调医院安排医护人员驻校工作,建立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档案、学生健康素养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心理疏导机制等,健全心理健康预防体系;着力推进数据平台建设,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云平台和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中心,开展“多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综合模式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数据的精准收集、分析和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
(张明金 整理)
聚焦“加强”“改进”破解“两个薄弱” 赋能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 肖俊杰
近年来,我市政协组织围绕做实“加强”文章、彰显“改进”效能,全力破解市县政协“工作基础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
为强力推动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建议优党建、强定力,唱响主旋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协工作全过程,打造“同心向党政协先锋”品牌,推动“党建阵地”与“协商平台”、“党建活动”与“履职工作”有机融合。优机制、激活力,夯实主阵地,规范协商程序、创新协商形式、扩大协商领域、强化协商实效,实现“数字之智”和“协商之治”融合叠加,以政协之力更好助力荆州之进。优共识、聚合力,弘扬主基调,打造富有荆州特色的履职品牌,以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效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优服务、提能力,锻造主力军,推进书香政协、数智政协、效能政协、创新政协、开放政协、清廉政协建设,赋能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张明金 整理)
1月9日,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10位政协委员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招商引资、文化遗产保护等,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本报今日予以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