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10日
第A005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绘就村强民富幸福底色

——公安县深入推进强县工程工作综述

    公安县城区新貌。(颜石 摄)

    公安县崇湖生态鱼捕获现场。

    公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公安县实验小学教联体举行“空中课堂”活动。

    公安县城区瓦池河公园美景。

    公安县狮子口镇申津渡村美景。

    俯瞰公安县狮子口镇窑星村。

  □ 通讯员 阮仁慧

  性灵公安,楚楚动人。

  近年来,公安县从聚焦产业发展、提高县城品质、提升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等多个维度,纵深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幅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提升县城品质 加速引人聚人

  一步街农贸市场周边的居民楼是公安县典型的老旧小区,20多年来,逐渐陈旧的设施和脏乱的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2024年,政府启动改造工程,投入730万元,从道路到照明,从防水到排水,23栋402户居民迎来崭新的“家”。

  强县必须强县城。近年来,公安县在城市更新工作中按下“加速键”,加快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高标准建设上海大道、油江大道、竹溪大道等三条进城主要通道,对城区主干道孱陵大道进行升级改造;

  实施水韵孱陵项目、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污水管网改造项目,建成沿河绿化带和公共空间31万平方米,彻底消灭城市黑臭水体;

  建成并投入使用20个停车场,5个农贸市场、5处城市公共绿地,实现充电桩全县覆盖;

  石桥社区、梅园社区、柳浪湖社区、荆江社区、油江社区、宏泰社区6个既有居住社区已完成完整社区建设;

  改造206个老旧小区小区,涉及16408户、楼栋933栋。

  ……

  一片片小区披上新装,一条条道路换上新颜,一张张管网清淤疏浚……一幅青山绿水映蓝天,城乡蝶变满目新的大美画卷正在绘就。

  城市更新不仅需要高度和速度,更要温度。

  在升级硬件的同时,公安县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出引才落户创业落户“零门槛”等户政管理改革措施。针对教师、医务、多孩、农村居民四类人群制定了购房面积奖补政策。围绕农民落户城区,制定一揽子优惠政策。出台办法,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

  同时,公安县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全面增强市民幸福感,打造宜居宜业的家园。

  加强教联体、医共体建设。全县建设教联体28个,建成紧密型医共体2个。

  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乡镇正常运营的养老服务综合体达8家;为3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3处互助照料中心提档升级;社会力量提供的养老服务床位已达到全县总床位的50%。

  聚焦产业发展 推动质效同增

  产业是推进“强县工程”的动力源。公安县聚焦农业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产生聚合效益,带动县城周边乡镇,提升产业链水平,实现产业强、百态活。

  优质稻产业链,串起万亩稻花香——

  用好“国家杂交稻制种基地”金字招牌,2024年,公安县招引13家制种企业,培育16家制种合作社,全县水稻制繁种面积达24840亩,产出水稻种子3848吨。

  推动水稻产业全链式发展,荆楚好粮与农发行合作推进5.8亿元的水稻制种+种植加工项目,首期打造1万亩自种田示范区。

  积极融入全省“江汉大米”区域品牌创建,2024年,公安县成立种植业协会、粮油加工业协会。

  “我们大力发展‘虾稻一号’‘株两优1466’等优质稻订单生产,年创收可达400万元,同时,带动实现农户亩平增收300元。”兴鸿家庭农场负责人说。

  绿色生态水产,激起满湖虾跳鱼跃——

  不投化肥、不放农药,经过一年试验,公安县永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解开了产值增长的“绿色密码”。2024年初,该合作社在稻田养殖小龙虾、中华鳖。一年过去,稻谷产量达1300斤/亩,大米平均售价较普通大米高出一倍以上;小龙虾年产值1800元/亩,纯利润1000至1200元/亩。

  从种养殖到深加工,绿色生态体现在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2024年,公安县百湖公司以陆逊湖、淤泥湖、黄天湖、仁洋湖、扁担湖等五大湖区为核心,建成大闸蟹、小龙虾和黄鳝苗种的生态增殖示范区、产业园及繁育基地,实现了优势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产品深加工能力和水产品牌影响力。

  浇灌特色果品,结出香甜满园——

  公安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持续推进葡萄产业核心区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拉伸产业链条,葡萄年产值达30亿元。

  柑橘产业则以章庄铺“荆南橘乡”为“桥头堡”,不断丰富新特优品种,打造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开发外销市场,唱响“卷桥”柑橘品牌,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约14万吨。

  整治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千里沃野织锦绣。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工程为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公安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公安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11.21公里,进行7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全县所有社区以及258个自然村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美丽乡村的建设,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通过“清渠洁岸”“清洁家园”等活动,村镇群众持续参与到环境整治中,仅沟渠清理就超过5000公里。1000座农村户厕得到改建,卫生厕所普及率98.73%。农村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水平已达到100%。

  通过构建四级体系架构,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4年,全县打造共同缔造试点103个,以点带面,将美好生活铺展而开。同时,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成为常态,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领办民生实事,共形成“三张清单”,办结率达到100%,共同书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城市加快更新,产业激活特色,乡村刷新颜值……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公安县城乡展现出蓬勃新貌。站在新的起点,公安县将高质量推进“强县工程”,绘就村强民富幸福底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荆州篇章添彩。

  县城提质

  建成沿河绿化带和公共空间31万平方米,彻底消灭城市黑臭水体。

  建成并投入使用20个停车场,5个农贸市场、5处城市公共绿地,实现充电桩全县覆盖。

  改造206个老旧小区小区,涉及16408户、楼栋933栋。

  产业发展

  招引13家制种企业,培育16家制种合作社,全县水稻制繁种面积达24840亩,产出水稻种子3848吨。

  持续推进葡萄产业核心区建设,葡萄年产值达30亿元。

  全县柑橘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约14万吨。

  美丽乡村

  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 1 1.21公里,所有社区以及258个自然村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沟渠清理超过5000公里。改建1000座农村户厕,卫生厕所普及率98.73%。农村垃圾收运体系100%覆盖。

  打造共同缔造试点103个。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