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第A003版:综合新闻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做客《行风热线》,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精益求“净” 扮靓城市颜值

  1月13日,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王全胜做客《行风热线》直播间,就环卫管理工作、城市生活垃圾精细化处理等,与市民朋友在线交流。

  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管理

  环卫管理工作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据王全胜介绍,目前,我市中心城区环卫清扫保洁作业范围涵盖主次干道150余条、背街小巷650余条、90余个社区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以及36座生活垃圾中转站、240座城市公厕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内容。

  中心城区已实现精细化机械作业与人工保洁无缝对接,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社区保洁实现全覆盖管理,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封闭系统,基本达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

  以“五大举措”提升精细化水平

  王全胜介绍,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城管部门采取了五大举措——

  制定和完善环卫作业规范,明确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城管部门组织制定《荆州市环境卫生作业规范》,内容包括清扫保洁作业规范、公共水域(湖泊)环卫作业规范、垃圾收集运作管理规范等,对不同等级道路、不同环卫设施的作业时间、频次以及作业规程等都分别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

  不断优化作业模式,提高效率。道路清扫保洁主要采用机械化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的方式,执行“洗扫+全天巡回保洁”标准,实行“高压冲洗、洗扫、清扫、洒水、护栏清洗、电瓶车重点冲洗和人工保洁”立体式作业模式,实施深度降尘去污,确保路面、人行道、交通护栏保持干净整洁、路见本色。针对夜市、小吃等集中区域,增加夜班清运频次,不断优化垃圾上门收集的班次和时间。

  完善垃圾收处设施,建强体系。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城管部门对城区2300余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升级改造,并同步配套四分类垃圾收运车,健全垃圾分类体系。按照一镇一站标准,全市11个县、市、区(含功能区)117个乡镇已建成垃圾中转站195座,全市农村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服务于民。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规范操作培训、文明作业培训等,提高环卫从业人员能力。充分发挥环卫职能、落实各项应急保障任务,在遇到极端天气及突发事件时,坚决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升质量。各县市区城管部门均制定了完善的监督考核办法,同时,通过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科技手段,对环卫设备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环卫工作的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

  为完成省、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的工作要求,从2018年起,我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大力推动末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全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方面,全市已建成7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分别为市本级1000吨/日、江陵750吨/日、监利900吨/日、公安500吨/日、石首700吨/日、洪湖市800吨/日、松滋500吨/日,日焚烧处理能力5150吨。目前,我市城乡日均产生生活垃圾3100吨左右,现有设施能够满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

  编辑观点:

  扮靓城市颜值,除了广大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外,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市民应该发扬主人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等身边点滴小事入手,用心呵护城市、用爱扮靓城市,共同爱护环境,共建幸福家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