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14日
第A006版:书香荆外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呈现与物象间纯粹且严谨的关系

——周晓胜组诗阅析

  □ 陈啊妮

  打动人的诗歌,也必须是能让人产生共鸣的,根植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内核。作者肯定是生活中潜心的体验者,同时也是观照者。前段时间读了松滋市作协内刊《洈水》今年冬季号发表的诗歌作品,我对其中周晓胜的组诗《绿星苑絮语》有些初浅而深的印象。

  他是荆州基层多年来韧性坚持诗歌的写作者之一,来自生活的诗,当然携带着生命体的热气,光照下形成的婆娑乱影,喧闹声和嘤嘤的呻吟。是他观察生活的方式,是从俗常的气息中抽身,回归淡雅的诗性姿态,力求从沉实中获取轻盈,从坚不可撼的日转星移中打探神秘的暗合与诀别。周晓胜的诗,看似是一些与生活极平常的关系,实际是他的灵魂向世界的打开,一种默默中的对话。生活中沉淀了太多的问题,精神向度方面的悬置和困顿,或许只能寄望于诗歌。当然诗人通过诗歌,真正呈现的还是生存和生命,对天地人间精神的高洁指认,而绝不是对历史情境和生活细节的粗浅还原和比拟。

  我尚没系统读过他的诗歌,但仅凭手里这八首诗歌,也能一窥其犀利澄明生命真相的勇气,借助生活中低处的光和卑微的花朵,我们读到了可信的良知和人类香火延续的不竭动力。周晓胜的诗,有着恒定的求真意志,无论是《夏日所见》中万物身影的“奔涌或者遁形”,还是中元节思念母亲,以及写给妻子的生日诗,无不触及生活的“真实”和“虚无”,而诗歌一旦在虚无中展开,就会找到更辽阔的叙述自主和自由。通过这几首诗,也证实了现代诗的“虚幻”和“通灵”,一定意义上,反而做实了一首诗。甚至,诗人有关生活的叙述功力和智慧,也更多体现在这种穿梭于现实和“虚无”间的自由度。我们从《夏日所见》上,看到的不止是“荷、鹭鸟、阳光,和那些身影”,而是实与虚两重世界的交汇与叠合,而且这首诗的结尾写道:“你呀! 中年之后,想开了吗”,这句貌似突兀,却是点睛之笔——中年永远是个象征意义强烈的生命讯息和符号,承前启后,负重而行,又时常力不从心!《中元节》是阴阳两界通过火焰和烟汽相通的一天,通过“一个梦”和父亲摘的一个“冬瓜”,一个现实,另一个梦境,这难道不就是生活本身吗? 欣悦,思念和迷惘,又似“那个梦,和冬瓜一样清澈碧绿”。中年人大多都会产生向下一代寄予厚望的冲动,这是可以理解的,本身也是生命的原始涌动,甚至隐含人类更伟大的“救赎”意识,《老照片》的话语已如一种倾诉,令人动容:“此刻,你的青春正盛装出席/而我们的白发如旗,方向是你/这是我们此生的唯一”。

  确实,作为一个纯情诗人,内心是洁净而简单的,所以他们通过镜面观望自我时,内心也是坦荡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生活中的“我”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我”,可能是同一人,也可能是一个人的两种表达:诗人总不免在生活中扮演另一种角色,而未必如己所愿。人的自我指认和辨识,是一辈子的事,也是一种终极焦虑。《自画像》正是诗人的一次“自观”努力,“面容沧桑,内心恬静柔软”是诗人的自我判断,也只能代表某一瞬间神态与心态的契合统一。诗中写道:“余生,我只想/上班,写诗,珍惜身边的亲人/好人,凡人。别无他求”,我认为是诗人的自慰和自励,是“另一个我”。我们当然不能由此来质疑诗人的诚实度,作为一个诗人,他已抵达诗歌话语所能触及的限度,并趋临生存和生命的本质。

  周晓胜的诗歌,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个人写作”,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人类和自然生存境况的关怀。与他个体相关的事件,只能代表从自我出发的一次精神跋涉,而且是以独立的姿态和情感去处理问题。当然诗人也有作为或隐或现的“观察者”在场的对世界的观望,如《大寒帖》,通篇都没有出现“我”字,或可以说,这是接近于“元诗”的写作,让语言替代诗人,词与物也建立了更为可靠的对应关系,这样更强的审美性被揭示。

  综上,我还要一提的,是周晓胜极简干净的语言叙述风格,诗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有其妥贴的安放。同时,诗人对物象的描述,提供了陌生化的“说法”,如“冷客观”表达,让平凡的存在具备了与人间共同的呼吸感,如《遇见》中:“那些花朵或盛开,凋谢,或含苞欲放/如人间,忙碌倏忽,把握一丝丝美好”,所以,诗人的观察总是高出一筹的,他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让客观物更为鲜活。以我看,他是用灵魂去“及物”的,如诗中的花朵,就是灵魂抚慰的宾语。我们从他的诗中,读到他与物象间纯粹又庄严的关系,同时读到用心掘进的“深层结构”,以一种婉约的气息,道尽诗人复杂的经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