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 频
监利早酒文化,那真的像藏在岁月旮旯里的一本老黄历,历史的根根绊绊扯起来长咧。可以扯到清朝,说不定还能扯到更早更早以前。想当年,监利靠着长江边,在水路上那可是个要紧的位子。每天,天还没有完全亮,江面上就起了一层薄雾,跟纱子似的。打鱼的人迎着那凉飕飕、湿哒哒的江风,解开船缆子,就往江里头去了,开始一天的营生。码头的工人也老早就聚在一起,喊着号子,嘿咻嘿咻地搬那些堆得像山一样的货,那脚步子踏得邦邦响,踏出的都是生活的苦与甜。为了驱走早上的寒气,提提神、壮壮身子,他们慢慢养成了大清早喝热酒的习惯。最开始就是个简单的驱寒法子,哪晓得日子一长,就像在土里生了根,长成了监利人骨头里、心窝里的一种早酒文化。
早酒的吃喝,那就是个香喷喷的味觉“大观园”。土锅牛肉放在土瓷盘子里,下面用酒精小火慢慢煨着。热气冒出来,就跟会跳舞的音符一样,飘飘悠悠地在早上的空气里晃悠,一丝丝地往人鼻子里钻,把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卤味鳝丝的卤香醇厚得很,肉又紧实又滑溜,每嚼一口,都像是在嘴巴里头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宴会,那味道在舌尖上蹦跶,让人着迷得不行。豆腐圆子圆滚滚的,像一群乖兮兮的小伢,豆香浓郁得不得了,口感嫩得像绸子,轻轻咬一口,家的味道就满嘴巴跑,把在外头晃荡的人的心思都拽回来。牛骨炖汤就像个见多识广的老师傅,奶白奶白的汤,醇厚得像是用日子熬出来的精华。喝一口,感觉从嘴巴暖到了心窝子,浑身都舒坦。土火锅那可真是花了心思的,精致的瓷碗里头堆满了烧得红彤彤或者卤得油汪汪的菜。吃的人围坐一圈,眼睛都盯着锅里头翻腾的汤,菜在里头煮得油光水滑的。一边煮一边吃,热乎劲儿一下子就起来了,说笑声和饭菜香搅和在一起,活脱脱地就是一幅热热闹闹的生活画儿。牛肉煲呢,就像是江湖好汉聚在一起的盛宴,牛肉的香、牛肚的脆、牛筋的糯,各有各的味道,吃得那叫一个豪爽洒脱。监利是有名的“中国黄鳝美食之乡”,鳝鱼面、青椒鳝丝这些菜,味道真是一绝,鳝鱼的鲜和调料的香裹在一起,让人吃了还想吃。
在监利,早酒可不单单是吃个饭、喝个酒,那是一种过日子的法儿,是一根把人串在一起的绳子。大清早,太阳才刚刚冒尖,还带着点懒洋洋的劲儿,城里大街小巷的酒馆就热闹得像炸开了锅。人都围坐在那些堆满了故事和回忆的桌子边,桌上摆满了香得让人流口水的菜,一杯杯清亮亮的白酒,跟睡饱了的小精灵一样,散着醉人的香气,好像在等着人打开话匣子,说说新一天的事儿。
老夏,一个四十好几的中年人,每天早上准点钻进他熟得不能再熟的酒馆,雷打不动地喝早酒。日子在他脸上刻了不少印子,他老是和那些一起混了好些年、知根知底的老哥们儿坐一块儿。几杯酒下肚,嘴里就开始念叨过去的事儿,那些年轻时候的荒唐事儿、冲劲事儿,还有一起熬过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都被这早酒勾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过去的日子就跟活了过来一样。
年轻人小李,难得有空的早上,喊上几个要好的朋友,跑到这有烟火气的酒馆里头。他们一边大口吃着好菜,一边兴高采烈地咵工作上的新鲜事儿。职场上的那些难处、突破,还有碰到的机会、长的本事,都在这松快的氛围里倒了出来。他们还会咵些生活里的小事儿,像是哪次出去玩的趣事儿,家里养的小动物的憨样儿,酒馆里头都是他们的笑声,早酒让他们的朝气更足了。
再说说这早酒对人的影响,酒馆里头有几个常客,他们的事儿给早酒文化添了不一样的颜色。
老吴,平常喜欢写毛笔字,虽说是业余爱好,但他爱得深。每天早上,他要在酒馆喝几杯,有点晕乎了就回家。这时候,他把纸铺开,墨研好,手里的毛笔就跟有了魂儿一样,写出来的字又飘又灵,比平常多了好些洒脱的味儿。就跟李白喝了酒写诗一样,老吴这酒后写的字,每个笔画都透着早酒给的那股子劲儿,在纸上显出早酒文化和传统艺术碰撞的奇妙火花。
老周,喜欢写文章,总是在文字里头找安慰。早酒一喝,肚子里的墨水就像开了闸的水,灵感止都止不住。看他,眼睛有点迷糊,坐在酒馆角落,手指头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子,嘴里嘟嘟囔囔的。没一会儿,一首打油诗或者一篇散文就出来了。虽说不像大文人写得那么漂亮、讲究,但是满是生活的本味儿,还有对日子的真心感受。“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老周这醉醺醺写出来的东西,有李白的那种豪情和随便,字里行间都是早酒给的灵感和心思,在这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里,活出了自己的文学梦,旁边的老哥们儿看了都忍不住叫好,也给这早酒时间添了点文化气儿。
老张是个拉二胡的高手,二胡在他手里就跟个老伙计一样,顺溜得很。每次早酒喝完,身上热乎乎的,他就把二胡拿起来,摆好架势。今天这酒一下肚,琴弦一抖,拉出来的调儿就跟会说话一样,像阿炳再世。《二泉映月》从他手指间流淌出来,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急一会儿缓,每个音符都像在讲过去的故事,又像在说早酒带来的那股子沉醉劲儿。“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老张用他的二胡,在这满是酒香的早上,拉出了让人心里头打颤的曲子,听的人都掉进这音乐里,感受着早酒和曲艺碰出来的特别味道,也给这平常的小街小巷子添了一抹高雅。
老戴是生活在底层的出力人,当过工人,后来下了岗,搞过搬运,打过零工,摆过小摊,一辈子除了喝个早酒,也没别的爱好,好不容易熬到可以领退休工资了,却被儿子任命为“招孙办”副主任。老戴还真不含糊,乐此不疲,一周五天戒了早酒,只有周末才去会会那些老友。嘿嘿,老戴还挺高兴,说少喝多知味。
极少数人喝高了酒就控制不住自己,说话没了个把门的,手舞足蹈的。这情况虽然不多见,但也确实给早酒的和谐氛围添了点不和谐的音符。
说到监利早酒往后咋发展,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咱得像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那样,把名声传出去,让更多的人晓得监利早酒的好,给本地经济文旅多注入点新活力。
酒的价格得公道,只有价格公道了,才能长远地发展下去。还有那些小餐馆,服务一定得周到,让来吃早酒的人都觉得舒服、满意。只要我们守住老传统,再想出些新点子,把早酒文化和现在的生活揉到一块儿,加点健康、时尚、文化的料,监利早酒肯定能变成这块地方一张亮眼的文化牌。让更多的人来尝尝这用日子酿出来的味道,感受早酒里头的人生百态和人情味,这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