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记者 夏雨彬 董浩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耕地保护”“打造更高水平的‘荆楚粮仓’”。来自荆州的省政协委员们认为,这与我市“两地两区一枢纽”功能定位中的“打造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目标高度契合,要抢抓机遇,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希望的田野不断迸发生机活力。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80万亩以上,产量约76亿斤,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省政协委员、荆州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陈功海认为,大米品牌的关键是品质,品质的关键是品种。建议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荆州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水稻优良品种选育及提纯复壮和繁育等工作,遴选确定“江汉大米”主导品种,建设高品质种植基地,强化稻米加工水平,搭建“江汉大米”供应链平台,制定发布“江汉大米”生产全环节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助力荆州加快打造“江汉大米”品牌核心优势产区,真正把“江汉大米”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近年来,荆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和永久农田保护成效显著,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加强,粮食产量连续多年高于9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省政协委员、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赵阳彪说,荆州在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方面成效显著,但仍面临着耕地碎片化、种粮效益低等方面的困难。他建议,省相关部门加快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在农业项目申报、农业补贴发放、土地流转相关手续办理等方面,对积极保护耕地的主体给予优先支持,不断提高各方保护耕地积极性。
(本报武汉1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