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松滋市农业农村局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确保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着力夯基础、稳产能、防风险、增活力,推动“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
工作有位次
●松滋市脱贫攻坚、巩固成果工作获得“8连好”。●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上,松滋市作典型发言。●承办全省土地二轮延包试点工作推进会。●在荆州市农产品“抖音就是抖味”短视频挑战赛中,松滋市连续两年荣获第一。●在“湖北工匠杯”竞赛中,该市智科农服专合社斩获农机操作类冠军。
经验有展示
●农村厕所革命建后管护“三链三化”经验在《农民日报》刊发。●农村小型项目建管机制工作经验被湖北电视台宣传报道。●“供销大集”经验做法获《湖北日报》和中国供销合作网刊发推介。●“守护涴米绿、建设幸福河”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十大优秀案例”。●街河市镇白果树村、洈水镇北闸村2个清廉村居典型案例获全省推介。
中省有试点
●松滋市“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农业社会化服务2项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小田并大田”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体制机制、气象精准预警响应机制建设4项工作被列为省级试点。●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入选“国家级监测站点”。●洈水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入选“湖北省科普宣教基地”。
品牌有影响
●“楚味在滋”公用品牌网络农产品达78种,线上线下销售突破10亿元。●“松滋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水荞”牌荞麦豆皮被农业农村部授予“金奖农产品”称号。●晶地葛根、麻水荞麦豆皮被纳入“湖北省严选好物”。●荆楚乐农业有限公司入选“江汉大米”首批备用企业名录。
底线任务持续守牢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年粮食面积133.49万亩,同比增0.58%,总产51.78万吨,同比增0.11%;完成油料播种面积40.11万亩,同比增13.7%,全面实现稳粮扩油目标。新增省级粮食储备3万吨,在全省县市中排名第一。●防止规模性返贫。2024年共识别监测户77户216人,消除风险393户1122人,脱贫人口务工人员稳定在2.2万人以上。
乡村发展持续升级
●农业基础更实。有效抵御雨雪冰冻、梅雨季突降暴雨、夏秋冬季持续干旱三重自然灾害。农业设施全面恢复,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特色更优。持续培育壮大粮食、畜禽、果蔬、休闲农业四大产业链,全市新增“二品一标”19个,总量达到67个,居荆州市第1位。柑橘产业获评“长江中游宽皮柑橘优势产区”称号,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7位;蔬菜种植面积居荆州市第2位,八宝镇胜利村蔬菜育苗工厂供苗能力位居荆州市第1位;松滋鸡、晶地葛根、八宝垸软香米等一批本土特色农产品亮相湖北农展。●主体带动更强。全市新增农业规上企业4家,总数达64家;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总数达52家;新增示范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18个,总数达到2755家,与5万多户农户形成利益联结。恒生油脂等3家企业入选全省产业集群,荆橘农庄入选全省十大产业链建设体系,引领链上企业攀高向新。
乡村建设持续改善
●人居环境加快改善。集中开展“清渠洁岸”“拆违治乱”“三堆两垛”整治行动。创新推进农村厕所建后管护,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助力常态长效运维。试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投放、集中处理。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面源污染控源截污、系统治理。●生态治理加快优化。全市秸秆离田利用总量达到17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建成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面积10.04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67%,完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面积1.12万亩。洈水生态持续向美向绿,湿地公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1种增加至3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由25种增加至33种,“爱情鸟”鸳鸯在洈水安家。●乡村画卷加快写实。打造涴市果蔬小镇、王家桥蜜柚小镇、万家杨林市柑橘小镇、斯家场油茶小镇、陈店苗木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西流村、米积台社区、杨树坪村等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木天花海、在河之洲、卸甲庄园、多彩樟木溪等一批“微景观”正在由“美丽风景”嬗变为“美丽经济”。
乡村治理持续加强
●清廉村居取得新进展。遴选培育县级以上典型村60个,实现村居小微权力规范运行全覆盖。●移风易俗引领新风尚。全市共评选移风易俗先进村13个、优秀村规民约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