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21日
第A006版:书香荆州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永葆不屈的希望

  □ 陈建华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与病痛对抗的精神记述,书中从人生、苦难、命运到信仰,深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尤其是他对信仰真意的阐释,让我为之动容。

  信仰的真意,不是为了回报而信仰。史铁生在书中写到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位忙碌的渔夫虔诚地追求财富,期待用劳作换取无忧的生活。然而,命运如果将他的努力悉数摧毁,这一切便化为徒劳。很多人容易将信仰误解为一种交换行为,似乎只有当信仰带来好处时,才值得信奉。然而,史铁生以其经历向我们展示,真正的信仰并不受限于外在的结果,而是内在的力量来源。

  信仰的真意,是空旷之中仍守希望。史铁生在书中讲述了他的好友周噤英的故事。在身患重病的三年中,忍受着高烧与伤口溃烂的折磨,却始终怀抱对生命的希望。在没有科学或神明许诺的境遇里,他依旧选择坚强地活在当下。哪怕几度昏死过去,他也从未放弃。史铁生从中感悟到,真正的信仰,是在荒芜与绝境中守住一份希望。这份希望不是建立在确定的结果之上,而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深切肯定,是无论如何都愿意活下去的勇气与力量。

  信仰的真意,是在无路中找到活路。史铁生回忆,自己48年的人生,有一半时间用于生病。从坐上轮椅起,病痛几乎从未间断。他说,命运使他无法奔跑,但总也要有路可走。既然双腿已无法带他前行,他便用笔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道路。于是,他以文字作为生命的航标,书写出触动无数人心灵的力量。“仁慈在于,只要你往前走,他总是给路。”这是史铁生对信仰的另一种诠释。在他看来,信仰让人于绝境中凿出新路,于黑暗中瞥见微光。

  史铁生在书中写道:“人可以走向彼岸,不可以走到彼岸。”彼岸的不可抵达,正是信仰存在的价值所在。若彼岸能够轻易实现,信仰也将失去意义。信仰的力量不在于它是否能带我们走到终点,而在于它在追寻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觉悟。让我们理解信仰的真意是在精神的恒途上,一次次黑暗中,瞥见自性之光,仍旧永葆不屈的希望。哪怕前路未知,依旧愿意前行。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