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大玲 通讯员 张倩 齐杨兰
走进荆州经开区联合街道,处处呈现出经济向好、发展向新、生态向绿、民生向暖的生动场景——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企业生产马不停蹄,工业发展绘出“上扬曲线”;人居环境整治不遗余力,共同缔造精准发力,群众生活奏响“幸福曲”……
2024年,联合街道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3%,占经开区总产值6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招引18个项目,协议引资额22.4亿元……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联合街道锚定目标、聚力攻坚,始终以奋进之姿答好招商引资、集体经济、民生福祉“三张答卷”,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培育新质生产力 答好招商答卷
时至寒冬,位于联合街道辖区的特种缝纫线制线印染一体化基地项目现场“热辣滚烫”,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即将启动厂房建设,冲刺今年5月投产。
该项目由温州市百针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百针线业主导产品销量国内前三,看中荆州经开区纺织印染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营商环境,2024年3月签约、10月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缝纫线印染产能最大、涤纶长丝类缝纫线产能最大、缝纫线种类产能前三的企业,为经开区纺织印染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招商引资成效决定了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增量。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作为荆州“工业重镇”,联合街道如何围绕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提档升级、爬坡过坎? 如何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有“质”也有“量”? 街道心中有本“账”——
全员出击大招商,形成“街道主要负责人挂帅带头招、招商专班精准招、村居全员联动招”的工作机制;
质效并举招大商,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全力招引“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高”的项目;
内外结合广招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驻点招商、叩门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优质企业和资源。
“2024年,街道共招引18个项目,协议引资额22.4亿元。”联合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晓军介绍。
在以商招商上,街道创新方式,聘请鑫航机械等企业负责人为“招商大使”,化身“推荐官”,为经开区招商引资代言,宣传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招商政策、营商环境等。
新方式换来新项目纷纷落户。去年6月,联合街道在广东佛山举行招商推介会,在已落户企业湖北德匠门窗科技有限公司的推荐下,湖北希米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落户街道。
作为经开区的中心城区,联合街道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也有不少烦恼。街道人流量大、商业发展较为繁茂,如何拓展土地空间,做好要素保障?
街道从现有资金掘金,对辖区内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动态掌握闲置厂房数据,跟踪“建户口”,因企施策“找出路”。通过分析企业资产闲置特点、原因及自身优势,主动尝试破产企业清算盘活,积极有效地将闲置、半闲置厂房和低效用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
街道牵头,仅用88天完成某公司破产处置,当月引进新企业;亿卓实业因发展需要急需扩建,街道协助公司买下某企业闲置厂房;成功盘活某企业闲置厂房,为百针线业新项目发展腾挪空间……
壮大集体经济 答好产业答卷
临近年底,胜利村村书记李贻松格外忙。忙什么?忙着为村民谋福利。
“这两个项目要是成了,达效了,村集体经济预计可增加400多万元,到时候村民年底可以多分好几万。”李贻松满是期待。
年底分红,是胜利村村民的期待,也是胜利村的常态。这个红利,要从经开区党工委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导联合街道利用城中村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说起。
多年前,搭乘“工业兴市”东风,胜利村精心筹建胜利工业园,成为经开区首个村级工业园。当年9家企业入驻园区,实现收入120万元。
尝到甜头后的胜利村又建设了第2个工业园——红光路工业园,规模比胜利工业园更大,很快就满园。胜利村年产值、村集体资产均突破1亿元,村集体收入破1000万元。
建园强村,兴产富民。村集体经济的“强起来”,让村民的口袋真正“富起来”。每年,村里的劳动力都可以分到2万余元的分红,退休村民每月可领到2000元以上的福利,还可享受职工医保、门诊医疗、过节费等综合福利。
前几年,胜利村对红光工业园进行改造升级,投资370余万元对园区进行环境整治、道路硬化、黑化,新增变压器、停车位,翻新厂房屋顶等。改造升级后的红光路工业园,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引进多家服装企业。
“园区现在有7家企业,他们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发展形势喜人,有的企业单日的销售额可达二三十万元。”李贻松介绍,胜利村借势发力,向上争取,计划投资7000万元新建置业服装产业园,预计春节后开工建设,“同步启动的还有玉桥工业园配套商业综合体项目,可为周边居民提供吃、购、玩等于一体的服务。”
以胜利村为模板,街道统筹利用全部资源,指导各村在土地上想点子、做文章,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新增长点,持续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街道还优化工业园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推动所有村级工业园提档升级;探索村企结对模式,盘活新华村52套闲置公租房;优化园区管理和服务,实现产业园19.2平方米厂房车间100%招租,园内集聚107家小微企业……
如今,“建园兴镇”已成为街道各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街道共有10个村14个村级工业园,实现‘村村皆有工业园’的目标。”陈晓军介绍,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为3086.2万元,超百万元村8个。
增进民生福祉 答好民生答卷
“通知什么时候发?”“这次一共招多少人?”……去年12月下旬,在全市中小学生将迎来寒假生活之时,联合街道又开始为假期托管班忙了起来。
一个家庭,一老一小,两头牵挂,都是民生。当家长尤其是双职工家庭,遇到寒暑假怎么办? 联合街道聚焦群众需求,把开展公益暑(寒)托班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工程推进。假期前,村(社区)在辖区内“招生”;假期中,家长上班前将孩子送到托班,下班后再接即可。
三湾路社区寒假、暑期学堂中,主要以播音主持教学为主,以课业辅导、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辅;津东新村社区公益课堂中,美术、音乐、诗词、手工、爱国教育等各类课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官方带娃”模式叫好又叫座。
不只是开设托班。联合街道持续聚焦群众的“关键小事”,用“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用“小活动”质变“大服务”,解决了一批又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
在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中,三湾路社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筹集资金在恒隆四季城一期建设600平米儿童游乐场,破解社区内无大型儿童游乐设施、家长“遛娃难”问题;
在街道、社区、群众等多方努力下,翠湖苑社区东都怡景小区将闲置空地改造成门球场,并组建老年门球队,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好去处;
季家台社区将中豪明珠城小区的陈旧凉亭改建为“初心亭”,社区干部定期与居民代表、志愿者在“初心亭”中话民声、解民困;
街道指导各村(社区)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优化大厅布局,将更多事项纳入帮代办服务范畴,推动群众办事“能办”“好办”;
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向上筹集资金更换辖区老破旧等设备设施,提升群众居住环境“颜值”;
街道与多部门联合发力,推动泓光·悦邻广场运营,周边红光小区、春风十里、楚天都市润园等小区群众购物更方便;
……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联合街道“点上开花”促成“全域结果”,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