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23日
加强理论武装 深入明道见行  系统谋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小事改革!2025春运细微处见暖意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印发  图文
第A007版:时事关注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小事改革!2025春运细微处见暖意

  春运,一部“流动史诗”,也是一首改革向前的“变奏曲”。一处处升级变化,一个个小切口的改革,尽显温情。1月22日,2025年铁路春运进入第9天。

  神州大地,16万公里铁路线上,每天有上万列列车穿梭。春运图景的暖意,就体现在细微之处的变革中。

  2025年春运,国铁武汉局与武汉天河机场让“空铁联运”提档升级。从天河机场站高铁出站口到T3航站楼只需3分钟,从列车门到飞机舱门的换乘只需45分钟,旅客出行更便捷。

  在北京站,出站旅客只需站在门前的绿色方框里,门便会自动感应开启,旅客出站更顺畅。

  首都北京,各大火车站里,老式的“梳齿式”单向门正在逐步被轿厢式AB门、红外感应平开门、半高平开电磁门等新门型取代。这一改造让即将到来的春运高峰更顺畅,拖着行李的旅客不再“卡包”,轮椅出行者也能无障碍通过。

  一扇门,不仅是社会发展、技术更迭的产物,也是铁路部门春运服务意识转变的体现。

  在站台上等火车,乘客一多,可能就会不小心越过安全线,铁路客运员得时刻拿着大喇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在昆明火车站550米的站台上,每隔25米就设有一台升降装置,两台装置间拉着5根安全绳,组成高约1.3米的“屏障”,防止旅客越过安全候车区域。每次列车到站停稳后,安全绳会自动升高,方便旅客上下车,待车门关闭后,安全绳会降回原位。

  交通基础设施的飞跃,数字化技术的赋能,让一个个春运图景更加智能,凸显中国铁路的创新前行。

  “到陶溪川的公交车有901路、3路,最近一班3分钟后发车。”在江西景德镇北站出站口,两台智能引导机器人正帮助旅客规划行程,让初到陌生城市的旅客顺利出行。

  熙熙攘攘的西安火车站,一个“新面孔”的加入,为安检流程按下“快进键”。入口处,旅客们有序排队,依次走到一款新型腿部安检仪前。他们只需自然站立,走入指定区域,短短几秒钟,仪器便能迅速、精准地完成对腿部的扫描,判断是否携带违禁物品。整个过程轻松自然,安检员也不用重复弯腰、摸腿的繁琐动作。

  “单人安检平均耗时从30秒缩短至18秒以内,安检效率极大提升。”西安站安检员贺丽娜介绍。

  服务升级之外,更多细节的改变让春运出行更美好。

  走进具有百年文化积淀的洛阳火车站,《天中春秋》巨幅唐三彩壁画映入眼帘,从唐三彩双峰骆驼俑、黑釉三彩马,到洛神飞天、龙舟杂技、唐诗三杰……一幅画读懂河洛“春秋”故事。

  壁画下方,用手机扫一扫引导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音频讲解,跟随讲述者探索壁画里的历史故事。

  “唐三彩壁画是我们的特色,很多旅客常常问我们壁画讲了什么,我们就做了‘码上讲’小程序。”洛阳站客运车间副主任赵丹说。

  在北京,1959年建成的北京站也“变”了,以更文艺、更复古的方式迎接南北旅客:装修风格回到66年前,站房外立面重现主楼历史风貌,候车室采用建站之初的绿色环形座椅风格,墙上挂起名人字画……

  时光在变,春运的形象也在变。曾经拥挤、疲惫的春运之旅,如今更从容,有了更多小美好。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