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日报
2025年01月26日
第A003版:特别报道
版权声明

《荆州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荆州日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荆州日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荆州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荆州日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荆”品文化 浸润“检”心

——荆州检察机关扎实推进品牌创建工作综述

    荆检融媒品牌——AI“荆小检”。

  □ 记者 刘思楫 通讯员 闫鹏

  在全国率先推出检察虚拟主播、荣获6项国字号荣誉的荆检融媒品牌——AI“荆小检”;

  全省唯一获最高检、全国工商联联合表扬知识产权保护品牌——“荆检护知”;

  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控申检察部门接待窗口“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品牌——“荆心办”;

  ……

  以文育检、以文兴检、以文强检。独具荆州地域特色、历史人文特点、民俗风情特质的检察文化品牌矩阵正在形成。

  一个个检察品牌就是一张张生动名片,展示着检察机关的司法形象和责任担当,传递着法治的公正与温度。

  一个个检察品牌就是一组组强劲引擎,护航着城市发展的营商环境和生态环境,彰显着法治的决心与力度。

  一个个检察品牌就是一面面普法展板,诉说着检护民生的动人故事和为民情怀,擦亮着法治的底色与亮度。

  近年来,荆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文化传承为特色,以品牌创建、亮点打造为抓手,多维探析检察文化发展和业务品牌创建的内在逻辑,全力擦亮检察机关品牌实践“金字招牌”,不断推动荆州检察工作纵向有进步、横向有站位、品牌有亮点。

  党建引领促发展 文化育检激活力

  荆州,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城市的演变和时代的进步中,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滋养成长、赓续发展,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与风骨,成为荆州检察文化品牌建设的源头活水。

  荆州两级检察机关坚持和加强党对检察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检察实践,传承和发展好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

  全院上下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首位,鼓励引导各基层院围绕自身特点,以政治建设为基础,重点打造全院全员性质的检察文化品牌,对各业务品牌、工作品牌形成有效统领,更好汇聚发展合力。

  “百里洪湖响惊雷,雄狮崛起武陵山;革命烽火燃荆楚,红旗漫卷湘鄂西。”洪湖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洪湖检察全身心浸润在红色文化里,精心打造“红润洪检”党建工作品牌。以“红旗党支部”创建为抓手,突出“红”的特色、做足“润”的文章,在“融党建”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提素能、优服务、强作风三大行动。在红色引领下,2024年洪湖市人民检察院作为洪湖市唯一一家市直单位在洪湖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以文化育精神,以文化强队伍。荆州检察机关高度重视文化品牌建设,充分调动检察干警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营造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引导全体干警将检察文化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江陵县人民检察院“铁牛学堂”以守护长江大堤的铁牛为标志,寓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鼓舞干警积极进取。

  公安县人民检察院“孱陵检社”汲取、传承“公安三袁”勇于革新的精神,创新发展学习分享模式和“班组自治”制度,以灵活多变且干警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新教培。

  ……

  近年来,荆州检察机关2名干警获国家级业务能手称号,13名干警获省级业务标兵能手称号,70个集体、87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入选国家级人才库4人、省级人才库45人、省级检察业务专家4人、省级师资库兼职教师2人。

  在检察文化的浸润下,荆州检察“硬实力”显著提升。

  融合发展提质效 文化兴检行致远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2024年,荆州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围绕“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新要求,将检察文化与法治文化、地域文化紧密结合,挖掘检察产品的创新和亮点,打造更具地方特色、贴近人民群众的检察文化品牌,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对检察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深知营商环境之于企业的重要性,荆州检察机关主动作为,“检察护企”行动全面铺开,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荆检护商”品牌。

  荆州市人民检察院机关打造的“荆检护知”工作品牌,集知识产权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等综合履职为一体,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产品“白云边”“洪湖莲藕”“笔架鱼肚”“绣林玉液”等知名商标企业和共用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各基层院也结合本地特点,形成了如沙市区人民检察院“一检企航”、松滋市人民检察院“蓝白并肩 兼香更远”等专项工作品牌,打造法治护航企业发展综合履职平台,以检察实践促推荆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民办实事,荆州检察机关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加强惩治与保护力度,用心守护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沙市区人民检察院“法治护苗‘小红沙’”和江陵县人民检察院“检心护苗·江小青”等众多未检品牌,通过搭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等平台,以“线上+线下”的创新形式,开展青少年更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惩救并重,全力推动预青未保工作发挥实效,彰显检察温度,传递司法温情,筑牢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坚实堤坝。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荆州“检察蓝”全面融入“生态绿”,用法治守护绿水青山。

  公安县人民检察院“检守江湖”等多个公益诉讼检察品牌将综合履职与保护河湖相融合,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的监督治理体制机制,以“求极致”的精神,全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野生动物保护,共护大美荆州。

  置身社会治理现代化浪潮,荆州检察机关勇立潮头,扎实开展“检促治理”专项行动,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

  荆州区人民检察院“古检亲听”工作品牌致力于涉企案件检察听证,通过融智优化程序细节、融合优化人员机构、融通延伸检察履职,听民意、晓民声、聚民智、护民心,以高质量检察履职守护公平正义。

  坚持文化兴检,着力服务大局。丰富多彩的荆州检察文化育成“满园春色”,不断开创新时代基层检察建设新局面。

  能动履职显担当 文化强检树形象

  走进荆州市人民检察院,浓厚的文化气息铺面而来。电子显示屏上,虚拟主播“荆小检”正生动播报着一个个鲜活的检察新闻。

  高质量的检察宣传工作对于检察机关履行职责、提升公信力以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都具有潜移默化但影响深远的积极意义。近年来,荆州检察机关匠心选材,深挖办案中的精彩细节和动人故事,注重案例化、故事化、可视化传播,以短视频、微动漫、广播剧等形式,讲好检察故事、传递检察好声音。

  荆州市人民检察院机关“AI荆小检”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在全国率先推出检察虚拟主播,通过建立完善检察宣传大数据库,用大数据挖掘和连接话题背后的用户需求,实现精准策划选题,及时、规范、严谨发布作品。2024年,先后荣获6项国字号荣誉,作品被人民网、中国长安网、最高检、《中国检察官》、《法治新闻传播》、《检察日报》等推介,平均每期节目观看量超过3000次,微博话题“荆小检说法”阅读量超过2600万次。

  “文字宣传阅读有些枯燥,视频制作的成本又太高,传统媒体普法作品形式单一、载体不够丰富。广播剧能够快速呈现而又不失趣味性,能否结合这个特点创新检察新闻宣传形式?”2022年石首市人民检察院“周末广播剧场”应运而生。剧场每周六在省人民检察院、荆州市人民检察院和石首市人民检察院专栏固定播出,讲述一系列贴近生活且具有指导性的普法短剧,至今已刊发106期,累计阅读量突破百万人次,让检察好故事“破层出圈”,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的厚度赋予检察以力度、温度,培树检察文化品牌,是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检察新动能的有效举措。

  荆州市人民检察院机关“荆心办”品牌立足控告申诉检察职能,以规范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访工作为切入点,打造暖心品牌,积极为民办实事,探索总结“枫桥式工作法”,助推检察信访法治化。荆州市人民检察院连续多年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

  松滋市人民检察院结合当地“乐乡文化”和“人大+检察”融合贯通理念,创立“融融乐乡蓝”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品牌,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检察建议,形成“人大出题、检察答题、代表评议”工作模式,实现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衔接转化,促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文化启迪心灵,品牌引领前行。荆州市两级检察机关聚焦监督职责,不断强化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检察文化强基固本、凝魂聚气作用,以形式多样的检察文化品牌助推各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荆检人奋进的步伐。在荆楚大地上,荆检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耕文化沃土,赋能检察履职,激活检察文化与检察业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一幅幅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